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2018年度大学生志愿服务调查报告

2019-05-11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王建慧 本文字数:2597
  [摘           要]  志愿服务是在不求回报的情况下为帮助他人,推動社会文明进步而自愿付出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开展的服务活动。为了了解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态度,把握大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的意向,特对志愿服务态度进行调查。
  [关    键   词]  调查背景;调查统计;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4-0040-02
   一、调查的背景
   志愿服务的精髓是奉献精神。志愿服务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也能提高志愿者自身的知识技能和社会活动能力。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德育、素质教育、能力培育的重要基础内容,参加志愿服务可以有效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大学生树立忧患意识,提高社会践行力。我校近年来高度重视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鼓励学生在与各类群体的接触中,通过不同层面的交流中增加对国情、民情的体验和感受,提高了理解力、判断力;通过志愿活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端正思想认识,拓宽视野。在推进志愿服务过程中深感高职生有一定的特殊性,对志愿服务有特定的理解和需求,有必要通过调查进一步掌握实情,科学决策,增强志愿服务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参与积极性。
   二、调查统计数据分析
   (一)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组织的情况
   在接受调查的300人中,有257人参加了校内的志愿者组织,占85.67%;有43人没有参加校内志愿者组织,占14.33%。说明高职学生通过学校组织和社团动员已经广泛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二)学生对志愿服务的了解情况
   在接受调查的300人中,有189人表示自己对本校志愿服务活动有了解,并常常参与活动,占63.00%;有22人表示有了解,但没有参加过活动,占7.33%;有89人表示不太了解,但有机会参加,占29.67%。
   (三)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情况
   在接受调查的300人中,有109人表示自己参加过5次以上的校内外志愿服务活动,占36.33%;有121人表示参加过3~4次,占40.33%;有27人表示参加过1~2次,占9.00%;有43人表示没参加过活动,占14.33%。这说明志愿服务活动尽管已经在学校开展起来了,覆盖面也达到了较高程度,但活动的正常化、经常化开展还有不足。
   (四)学生对志愿服务意义的认知情况
   在接受调查的300人中,有112人认为参加志愿者服务的个人意义是使个人服务意识观念得到提升,占37.33%;有102人表示可以使自己积累经验,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得到实践,占34.00%;有65人表示有一定收获,但意义不大,占21.67%;有21人表示是为了完成学校的学分,占7.00%。应该说,大部分学生对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意义是有正确认知的。
   (五)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阻碍因素
   在接受调查的300人中,有226人表示参加志愿者活动过程中,主要的阻碍因素是时间因素,会与个人的学习生活时间相冲突,占75.33%;另外有36人表示主要阻碍因素是经济因素,占12%;有38人表示是其他因素,占12.67%。这基本符合学生实际,时间冲突是最大的阻碍。
   (六)对学校志愿服务管理机制的评价
   在接受调查的300人中,有32人认为学校对大学生志愿者的管理机制完善,非常有效,占10.67%;有226人认为比较有效,占75.33%;有42人表示不太有效,占14.00%。不难看出大学生对自己参加的志愿服务活动比较清楚。
   (七)参加志愿服务面临的问题
   在接受调查的300人中,关于当前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还存在哪些问题,有102人次认为公认度不高,不被众人认可,占34.00%;有132人次认为参与服务的积极性有待提高,占44.00%;有78人次认为组织性不强,活动松散和繁杂,占26.00%;有68人次认为志愿者服务机制不完善,占22.67%;有56人次认为志愿者资金缺乏,占18.67%;有36人次认为政府和相关机构执行力度不够,占12.00%。对此要有充分重视,大学生是学校志愿服务活动的主体,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必须兼顾学生需要、社会需要和学校条件,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不能走过场,要精心组织、持续用力,确保搞一次成一次,搞得有声有色,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学生的认可,让学生感到组织井然有序,效果明显。
   (八)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诉求
   在接受调查的300人中,有156人次希望参加完志愿者服务活动能得到荣誉证书或荣誉称号,占52.00%;有135人次表示希望得到学校的评分奖励,占45.00%;有32人次希望得到亲朋好友、社会的鼓励和赞许,占10.67%;有63人表示希望得到一定的报酬,占21.00%;有53人次表示希望得到服务对象的衷心感谢,占17.67%;有216人次表示不求回报,占72.00%。这说明绝大部分学生对志愿服务的性质有清晰的定位,也提出了合理的诉求,对经常、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学生应当有所表彰,有所鼓励。
   (九)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的原因
   在接受调查的300人中,有223人次表示参加志愿活动的原因是希望为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占74.33%;有115人次表示是大学里要求参加一定数量的志愿者活动,占38.33%;有212人次表示是因为要锻炼自己,增加社会经验,占70.67%;有198人次表示因为要扩充人际交往网络,占66.00%;有69人次表示是因为对志愿者工作好奇,占23.00%;有103人次表示是因为对今后找工作有益,占34.33%。这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大学生对志愿服务活动的认知,总体上是积极合理的,需要注意引导大学生正确认知志愿服务活动的性质,不能把志愿服务与其他交往活动等同,不能因为好奇而去参加活动。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