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灌注工匠精神

2019-05-13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许玉珠 本文字数:2551
  [摘           要]  “德国制造”在全球享有盛誉,这与德国职业教育培养学生聚焦专业、安于本职、追求极致的企业文化和职业精神分不开。而我国中职课堂上时现松散、随意性状态,这固然与教师教学时态度不严谨有关,也与多数学生的厌学情绪和散漫表现无形中对教师心绪的反向影响脱不开关系,如此境况下成长的学生其言行心智必然缺乏工匠精神。响应时代的呼唤,思考中职学校的师生如何传承锻铸工匠精神,从教师自身在提升修养锤炼技艺上,在教学内容上如何融入工匠元素,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凭着专注尽心精神求取扎实丰富的有效课堂,作一番总结。
  [关    键   词]  教学;工匠;职业精神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4-0162-02
   我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的动力正在由要素驱动
  向创新驱动转换,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使一线劳动者内涵发生深刻变化。如“一带一路”经济战略的实施,需要对出口产品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和生产,需要产业工人具备灵活性和变通性,市场也青睐能美工设计、懂物流服务、知营销策划等这类交叉融合型的一体化人才。所有都迫切需要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向中高端发展,职业学校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只传授一技之长,更要注重文化素养、职业精神、技术技能培养,为人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要着眼于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打通从中职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形成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为新常态的经济社会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所有这些传递了一个信息:工匠精神是中心,可以辐射各点。
   培养兼具完整职业行动能力和高度职业精神的优秀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德国施行“双元制”职业教育,这是“二战”后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成就了“德国制造”的全球声誉。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整套制度设计,培养德国人聚焦专业、安于本职、追求极致的企业文化和职业精神,它也是德国稳健型技术技能积累和创新模式的精髓所在。
   一、教师加强学习,提升完善自我,具备工匠精神和姿态
   好多教师囿于一方,活动空间有限,又不关注时事,认不清形势,如坐井观天,眼界狭隘,教学模式老套,教学技法单一,对优等生笑赞有加,对痴顽者冷漠相对。——这种现象必须彻底改观。教师要心存敬畏、志存高远,自我严格要求,然后默默前行、不计奉献。香色充盈,蝶自纷来;要有修成名师之心,要倾力打造每堂课的精彩,追求极致与完美。
   (一)修养心性,善化品德
   奉行“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教师要潜心修养师德。
   1.拥有平和心态
   学习李凤遐教师,她安于一隅,把当一辈子教师视为享受,把一辈子当班主任这极低微的权力视为荣耀,终从“三无产品”中跳出来,获取了教师最高素养体现的桂冠(荣升特级教师);学习“断臂天使”雷庆谣,她爱漂亮勇于追求“美”,一路走来克服无数困难,在“我是演说家”台上讲述不平凡过往时仍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和心,她的表现令评委老师赞叹不已。
   2.提升思想素养
   如李凤遐教师说的,“要热爱学生、热爱学科、热爱学校,能以教育的韧度,以‘非常6+1的师爱’营造温度,让学生健康成长,让学生未来有所发展。”修练成上海邬宪伟教授说的,“在一切时空下,你不仅言语了,而且行为育人了”,达成国学宗师钱穆所言的“圣人或天人境界”,他“表现出恰当而圆满的喜怒哀乐,可做别人的榜样与标准”“身正为范”!
   (二)博览群书,增广学识
   目前,教师工作忙,缺乏知识的更新,很多教师认为,,过去教师是怎么教我的,我就怎么教学生。实际调查表明,语文教师除了写论文,就没有再写其他文章了,除了看课本,再没有看其他社会艺术、人文科学等作品了,对工匠精神一无所知。
   在这个提倡工匠精神“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不论是专业教师还是文化课教师都必须懂得工匠精神,贯彻工匠精神,实施工匠精神,把学生引导到新时期具有精湛技艺技能型人才的道路上。
   (三)强化训练,提高教艺
   这就需要教师具备高超的教学艺术,能把课堂效率发挥到极致。教师不仅能操控通用的互联网信息技术,跟上“互联网+”时代步伐,更要有完备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争取考得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课堂上能调用各种方式技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了这些辅助教法及技能,驾驭有术,课堂教学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学内容上融入工匠精神元素,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悟
   “现在企业人才需求规格升级了,它需要的是具有敬业职业精神、职业素养的高技术高技能专业人才”,蔡红教授说,故“当今要形成融人文素养、职业精神、职业技能为一体的文化育人概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学校开设的教学内容要顺应市场化工业生产对人才的需求,以对接经济发展。企业所需要人才的核心要素是工匠精神,它能成为企业员工文化和思想上的共同价值观,由此育出企业的内生产力。那是专注执着严谨不苟的作法、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追求极致与完美,它体现的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默默坚守、孜孜以求的态势,通俗地说叫爱岗敬业,这是任何时代都倡导的。
   (一)传输理念,使学生意识到转化工匠精神的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
   开学后必须先上节导入工匠精神内容的课程,最好以主题班会课形式解读。而后,我认为及早采纳上海群益职业技术学校的行为德育育人模式较好,它注重以精细化管理雕琢人,倡导团队多维度培育式。这“他山之石”必将在全国各中职校里普及。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