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利平 本文字数:2486
[关 键 词] 静脉输液法;护理;说课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4-0170-02
静脉输液法是临床治疗和抢救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作为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熟练地掌握这项技能是非常必要的。为了引导学生上好这节课,现在我将教学构想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七个板块逐一阐述本节课教学理念。
一、教材
(一)静脉输液法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静脉输液法出自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护理学基础》第十三章第一节,包括六部分内容。《护理学基础》是阐述如何满足护理对象健康需求及护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该教材以案例引导教学;以链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以护患沟通范例锻炼和强化学生的沟通技能,重点突出,实用性强,为中职护理学生学习护理理论及护理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本章内容放在静脉注射法之后,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放在静脉输血法之前,又起到了支撑的作用,在整个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必须同时也是每年护士资格考试必考的知识点,所以要求学生学好、学会并会熟练应用显得尤为关键。
(二)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教材的特点,本着“必需、实用、够用”原则,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订如下相应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静脉输液的概念和目的;
(2)说出常用溶液及作用;
(3)熟练准确计算出输液的速度和时间;
(4)能熟练阐述输液反应及护理。
能力目标:
(1)能熟练操作密闭式静脉输液法及静脉留置针输液;
(2)学会排除输液过程中常见的故障。
情感目标:
通过情景模拟,培养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以及耐心细致、人文关怀的医者精神。
在以上目标中,知识目标中的熟练阐述输液反应及护理是重点,能力目标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
二、学情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主体是学生,我们的讲授对象是中职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她们已经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好奇心强、模仿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躍、喜欢尝试与探索是她们共同的优点,日常生活中又见过或者经历过静脉输液技术,给本节课学习提供一定的实践保障。学生的不足之处是年龄小、缺乏耐心、责任心,文化基础知识薄弱。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对学生的指导和点拨,扬长避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从而圆满地完成课堂预设的教学目标。
三、教法
在教法选择上注重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提升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理论知识以课堂讲授、多媒体演示为主,,同时结合临床案例或某个学生的亲身经历采用分析、讨论等方法进行组织教学。技能操作部分采用示教、反示教及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法进行实践教学。
四、学法
本节课采用的学习方法有分析法、观察法、分组练习等多种学习方法。启发学生勤于思考、善于观察、乐于动手,多角度、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及动手能力。
五、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案例视频导入是最真实和最吸引学生的引入方式,通过临床因输液反应引发医患纠纷的新闻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及讨论:
(1)患者为什么要进行静脉输液?
(2)该患者输液时发生了什么情况?
(3)护士处理突发情况时方法正确吗?
通过导入新课的设计,借助新闻素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带着问题进入我们的理论学习环节。
(二)教学内容
PPT重新展示教学目标,并标出教学重点及难点。
(1)说出静脉输液的概念及目的。
(2)静脉输液常用溶液及作用。
(3)正确实施密闭式静脉输液法及留置针输液法(重点)。
(4)正确计算输液速度和时间。
(5)准确判断并处理常见的输液故障。
(6)准确阐述输液反应及护理措施(难点)。
(三)讲授新课
静脉输液法概念:通过展示静脉输液法图片让学生很直观地
理解静脉输液的原理即静脉输液的概念。
静脉输液目的、常用溶液及作用:(根据输液的不同目的给出
四个不同病例)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总结静脉输液目的、常用溶液及作用。
病例:李某某,女,49岁,因“消化性溃疡伴上消化道出血”急诊入院治疗。患者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数、呼吸浅促。体格检查:T 36.2℃,P 110次/分,R 21次/分,Bp85/55mmHg。医嘱: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奥美拉唑40mg静脉滴注Bid;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氨甲苯酸0.3g静脉滴注Bid。
通过客观真实的病例讨论,可以使学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对学生具有深刻的启发性,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总结出静脉输液目的、常用溶液及作用见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