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秉持工匠精神改进普通话教学的实践探索

2019-05-16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张琪 本文字数:2499
  [摘           要]  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精髓,秉持工匠精神对改进普通话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是普通话教师在教学中克服方言干扰、开展普通话语音正音和传授语音知识的需要,在普通话教学中秉持工匠精神取得了良好成效。
  [关    键   词]  工匠精神;普通话教学;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5-0048-02
  一、工匠精神内涵及普通话教学作用、意义和现状
  (一)“工匠精神”的实质和内涵
  所谓“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力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自己双手中升华的过程。他们对细节要求很高,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追求和坚持。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其实质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这种精神是一种匠人精神,热爱自己所做的事胜过事情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概括起来,工匠精神的内涵就是精益求精、严谨务实、一丝不苟、耐心坚持、执着敬业、淡泊名利。
  “工匠精神”一词最早出自于著名企业家、教育家聂圣折,他培养出来的一流木工匠师,正是来自于这种精神。他曾呼吁,“中国制造”是世界给予中国的“最好礼物”,“中国制造”熟能生巧了,就可以过渡到“中国精造”。“中国精造”稳定了,就不怕没有“中国创造”。千万不要让“中国制造”还没有成熟就夭折了,路要一步一步走,手艺活是自动化的基础和前提。一流工匠要从少年培养,中国的教育要学德国、日本而不是美国。职业教育要立足于打造一批“对职业的挚爱与追求、对专业的孜孜不倦与进取、对产品的精雕细琢与苛求、对名利的清心与淡泊”的新一代工匠,所以职业教育者更要有“工匠精神”。
  (二)普通话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普通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下简称《语言文字法》)规定的国家通用语言,职校学生毕业后走向全国各地,普通话几乎成为各行各业求职交流的必备工具,故而职校开设普通话课程,着力提高学生在工作生活中熟练地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的能力。特别是一些与语言密切相关的专业或职业,比如:播音主持、影视话剧演职人员、教师、窗口服务行业等对普通话要求更高,必须达到较高的等级水平。由此可见,职校开展普通话教学不仅是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生活质量的需要。
   (三)普通话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
  《语言文字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不少职业学校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和专业课程计划,开设了普通话课程,配备了专业的普通话教师。但是也有一些学校长期不重视普通话交流,不重视普通话学科,认为这些语言技能可有可无。许多普通话教师忘了普通话语音课程的高要求、高标准,上课时对专业知识只做简单提示、点到为止,然后就叫学生自行练习。对音节不做反复正音,不做个别指导,学生因此也一知半解、似是而非地胡乱发音,加上方音的影响,久而久之就必然存在语音缺陷,甚至语音错误,再想纠正就更难了。语音达不到合格标准,许多学生在择业时容易受轻视,找不到满意职位的情况屡见不鲜。
  二、普通话教师应秉持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載体是人,职业教育是由掌握了一定的技术技巧的教师将“技艺”传授给学生,使其成为掌握技艺而服务于社会的职业者。这种技艺习来源于经验总结,经过长期不懈地练习而得,是一种口传身授的技能。
  普通话是一种很实用的语言表达技能,这种技能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发音是否符合规定标准及符合标准的程度。学习普通话,需要在三个关键方面都秉持工匠精神才能取得良好成效。
  (一)普通话教师在克服方言干扰上需要秉持工匠精神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人口更是稳居世界首位,因此语言的表现非常复杂。专家把我国划分为北方方言、西南方言和吴方言等七大方言区,在不同的大方言区又历史地形成了众多小方言区。由于方言语音干扰性较强,而普通话的语音要求是精益求精,几乎达到苛刻挑剔的程度,一丁点儿的发音问题都会导致语音的缺陷和错误,都会导致语音不标准。笔者所在的安庆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属吴方言区,方言中平翘舌音、前后鼻音、边鼻音常常混淆不清,把“老师”读成“老死”,把“历史”读成“你死”,把“老娘”读成“老梁”等,这样在与人交流中,容易造成误解歧义,外地人根本没法听懂,有时甚至制造不必要的误解和矛盾。学生学普通话发音非常难。特别是枞阳、桐城、宿松等县区方言与普通话差异颇大,如果教师只是点到为止,那学生又怎能学好标准发音呢?反之,一位孜孜以求、诲人不倦的教师,一位无私奉献、宁静致远,具有强烈爱心、精心、清心的教师,就会非常耐心,口口相传,一字一音,慢慢地培养出许多能说一口流利标准普通话的职校专业技能人才。
  (二)普通话教师在普通话语音正音过程中需要秉持工匠精神
  普通话哪怕小到一个单音节字词的发音都要反复琢磨,反复对口型,才能找准发音。舌头在口腔中的位置、气流从哪里出去等,一丝一毫都不能马虎,必须做到精准。所以普通话教师上课必须示范发音,,必须做到手势、图形、声音各种演示齐头并用,一遍一遍,务必使每个学生看清、看懂发音要领,这样学生才能模仿到位、自如发音。难点语音更要如此。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