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基于角色扮演的智慧城管实务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2019-05-22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孙秉超 本文字数:2478
  [摘           要]  随着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各地市越来越重视城市管理质量和治理水平的提升,其中对城市管理人才素质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智慧城管课程的设立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开展起来的。项目主要介绍了智慧城管实务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课堂教学改革措施,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实施建议。
  [關    键   词]  智慧城管;课堂教学;角色扮演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5-0108-02
   一、智慧城管实务课堂教改的背景
   随着国内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深入,城市管理已越来越受到各地政府的重视,其管理的水平和成效也直接决定着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15年发文《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明确指出“要坚持协调创新,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加快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城市管理能力。”
   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对管理人员和技术水平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其中,人员的管理水平又是重中之重。在《意见》中明确提到鼓励高等学校设置城市管理专业或开设城市管理课程,依托党校、行政学院、高等学校等开展岗位培训。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自2012年设立数字城管专业以来,一直致力于城市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已逐渐形成了一套适合社会人才需求的“校政企”联合培养模式。在城市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智慧城管实务课程的开设过程中,我们也逐渐发现了一些问题,在校期间的理论教学较多,对城市管理的标准规范等都有讲授,但如何将这些规范变成学生实实在在可以实践操作的项目相对缺乏。为此,学院于2016年专门建设了智慧城管实训室,让学生通过各个项目操作以熟悉掌握城市管理的各项规范和技能。通过实训,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
   基于角色扮演的智慧城管实务课堂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主要依托学院智慧城管实训室,通过对学生基于一系列智慧城市管理人员角色扮演性的实训技能培养,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熟悉智慧城市管理的各项知识和技能,掌握智慧城管系统的操作,为智慧城市管理人才的培训和培养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依据,为城市管理的人员素质水平提升提供保障。
   目前国内的数字城管工作已越来越向内涵建设深入,传统的城市管理也在逐渐向城市综合治理的方向发展。“智慧化”的特点在数字城管上体现得越来越多。城市管理的人才培养的方向也必然要符合这个大趋势,对他们在城市管理中数字化、物联网技术的培养和实训将越来越被重视。本教改项目的目的也是着力加强学生在智慧化城市管理这方面实践技能的培养,以更适应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升需要。
   二、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
   智慧城管实务课程主要围绕培养学生今后从事智慧(数字)城管工作所需的理论和实践技能,侧重讲授智慧城管的一系列规范制度和相应的处置流程。
   通过对上述理论部分的讲解,学生应掌握智慧城市的概念、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智慧城市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智慧城管的业务流程、标准规范,智慧城管事部件的分类和规范等基本城市管理知识,能将这些理论知识运用于后期的课程实践中。
   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完全按智慧城管工作岗位的需求展开,从事部件采集、受理、派遣、处置、反馈、核查、结案七个阶段入手。
   在课堂实践教学中,一般将一个班分成若干个小组,在小组中分别设置监督员、受理员、派遣员、专业部门人员、值班长等角色,实践一段时间后轮岗以熟悉不同岗位的工作需求和任务。通过对智慧城管业务流程不同阶段工作实践技能的学习,掌握智慧城管各个岗位的职责、规范,逐渐在实践操作中熟悉智慧城管的各项规章条文。
   三、角色扮演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方案与作用
   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将智慧城管业务实践设计为情境问题,通过情境设计、仿真实训、案例分析、教学评价总结等环节,将角色扮演法应用于实践教学之中。
   (一)情境设计
   智慧城管按业务流程可分为监督员、受理员、派遣员、专业部门处理人员、值班长5个角色。在课程实践中一般将40人左右的班级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5~6人,分别指派上述角色给每组中的每位学生。这些学生在接受上述指派角色前已系统性地学习了智慧城管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和要求。通过上述角色指派,每位学生需清楚自己在城管业务流中的地位和作用,并熟悉相应的智慧城管软件业务系统操作。
   (二)仿真实训
   智慧城管的管理规范可分为部件和事件两大类,,在情境设计中,根据每堂课不同的教学要求分别设置一个或多个事部件规范主题(如某堂课的主题为处理城市中的各类道路设施的缺失和破损问题),基于上述主题,让监督员先期利用手机APP发现问题,受理员在监督中心(模拟)受理问题,立案后送至指挥中心(模拟)交由派遣员处理,派遣员将案件按类别提交至专业部门(水电煤等市政公用集团),专业部门人员在模拟处理后给出相应结果(延期或已处理完毕),再将案件交由接线员,接线员通知监督员核查案件处理结果,最后将案件报送至值班长,值班长负责审定案件是否处理完毕。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