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韧韧 本文字数:2542
[摘 要] 心理契约是指存在于组织与成员之间的一系列无形、内隐、不能书面化的期望,是在组织中各层级间、各成员间任何时候都广泛存在的没有正式书面规定的心理期望。近年来,心理契约的概念逐渐进入我国的教育领域,并为师生关系的构建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了显著贡献。班级是学校开展教学的基本单位,也是一个由教师和学生构成的相对独立的组织,教学过程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交流、信息交流的过程,师生之间良好的心理契约有利于使教师与学生建立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关系,在教学目标、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达成共识,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从心理契约的角度出发,对当前五年制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利用心理契约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关 键 词] 心理契约;高职英语;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6-0134-02
一、心理契约与英语教学的联系
心理契约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施恩正式提出,本是以西方现代组织行为和企业管理科学为基础的,但心理契约也广泛适用于其他的群体组织活动。心理契约强调在组织内既要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和实在的契约关系,又要重视内部成员的心理需求,是一种成员促进组织成长,为组织的发展全力奉献,组织满足成员需求和愿望的心理关系。近年来,心理契约理念逐渐进入我国的教学活动中。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构成了一个集体,二者之间的心理关系影响着集体目的的达成,因此,心理契约的理论对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以及教学效果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教学当中,教师承担着组织中管理者的角色,学生则是群体成员,良好的心理契约是师生在课堂上共同进步,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
在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学校中,英语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在五年制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英语的起点比较低,对英语知识的了解比较少,教师不仅要教授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此背景下如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英语能力的发展,是当前众多五年制高职英语教师面临的一大问题。从心理契约的角度来看,英语是一门注重实际运用的学科,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运用与其心理状态有着直接的联系,而这种心理状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具体到英语课堂教学来说,心理契约就是师生对英语教学所持有的相互期许的信念。这些信念一方面是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式以及总体英语学习水平的期望,另一方面是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专业水平、教学方式、教学智慧以及个人魅力的期望。师生之间的相互期望是促进双方共同发展的动力,,任何一方的期许落空,都会影响到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
因此,为提高五年制高职英语教学的质量,有必要从心理契约的角度出发,对其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妨碍英语教学顺利进行的不良师生心理问题,并利用心理契约的理论,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改善当前的五年制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提高其教学质量。
二、五年制高职英语现状
(一)教学目的存在差异,师生认知产生分歧
个体的心理活动具有独特性和主观性,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不同,进而容易导致对教学活动的认知出现分歧。这种分歧越小,师生对英语教学的目的、方式、理念就越贴近,越能够顺利地实现教学目标;反之,如果师生之间的分歧过大,那么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就会形成隔阂,教师不清楚学生的学习方向和心理需求,教授过程就会变得刻板生硬,难以深入人心,而学生会对教师产生不信任感,拒绝教师的引导,其自身的能力也難以得到良好的发展。以五年制高职教师与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意义”为例,一般来说,在英语教学效果良好的班级中,师生对这一主题的看法是相当一致的。从英语教学的角度来看,希望学生掌握英语能力,能够胜任相关的工作,提高自身的职场竞争力。但有些学生却主观地认为英语对工作没有太大的帮助,不重视英语知识的学习,还有许多学生虽然知道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但由于没有实际的社会经验,对英语在社会中的实际意义并不清楚,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还有部分学生甚至将学习英语看作一种负担,认为是学校强加给自身的一个任务,总是以消极被动的心态面对英语课堂,学习水平自然难以提升。
(二)心理契约的长期稳定性导致教学模式僵化
心理契约是一种基于人的素质、觉悟和人们彼此之间的关系而形成的契约,其形成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心理契约一旦形成,就会产生长期而稳定的影响。高效的教学模式往往伴随着师生之间良好的心理契约,而不良的心理契约一旦形成,也会使低效、无效的教学模式逐渐僵化,难以获得优化和提升。如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自身的讲授,而轻视学生的自主训练,长期下去,学生就容易形成被动学习的习惯,在学习过程中过度依赖于教师的讲授,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降低。同时,这种被动学习的方式还会导致学生变得消极怠慢,在课堂上不敢提问、不敢回答问题以及不敢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等。而学生的这种被动学习方式反过来巩固了教学模式的稳定性,使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强,英语课堂逐渐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并且教师在教授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处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和心理情绪问题等。在这种过重的心理依赖关系下,被动的教学模式逐渐僵化,英语教学质量也难以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