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艳华 本文字数:2640
[摘 要] 教育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的高校必须深入考虑和解决的问题。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保障校园文化建设的科学化,也就是能够实施有效的文化管理。
[关 键 词] 文化管理;高校;校园文化;视角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6-0084-02
美国纽约心理健康办公室为促进公民心理健康工作,曾专门制定了《文化能力战略计划(2010—2014年)》,把文化能力战略作为提高公民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工作战略。这里的文化能力实际上把文化的要素通过科学的统筹管理转化为一种“文化能力”。在本文中,“文化管理”强调从管理学的视角,也就是用管理学的理念、方法和实践经验重新审视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来探讨高校如何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具体来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实施目标管理
高校只有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进行科学的管理,才能使校园文化走向可持续发展。实施目标管理首先应明确文化管理的靶向。校园文化建设是对高校学生进行的教育、管理工作的总和,怎样对工作目标进行科学的定位呢?首先要明确文化的内涵。Singh等人(1996)提出,所谓文化是共享着一些价值、传统、艺术、历史、故事等的人构成的组织,这类人的类型构成可能是根据种族、道德、民族、语言、信仰、精神、社会经济地位、社会阶层、性取向、政治、性别、年龄、障碍或者其他社会与个人经历来划分的[1]。文化本身就是一种能力,因社会与个人经验而出现,随着时间而变化,会在保持精神凝聚力和历史延续的时候变迁。这种文化能力观点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理念。那么,从科学发展的视角来看,对校园文化的目标管理应该明确一个工作思想: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应该是以培养合格的大学生为根本,以构建符合本校教育目标和实际工作情况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着力点,探索各种可以促进大学生素质发展的途径、方法,努力构建科学、高效的教育管理模式,从而保障学校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二、遵循基于文化管理视角的高校校园文化工作原则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依据
高校承担着引领社会文化的使命,并且承担着培养与国家、社会主导价值观一致的人才的教育使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高校校园文化中必须具备的共性特征。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必须发挥其弘扬、传递、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耿茹等人(2017)认为,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载体。高校校园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成为其传播的重要载体[2]。
(二)以创新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优化与提升
校园文化建设的管理科学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断地根据时代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进行规划,需要我们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来全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更需要通过不断地创新突破旧的工作模式、思维观念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的桎梏,把创新作为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发展的驱动力,以点的创新带动面的创新,推动整个校园文化模式的优化,才能打造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并与时俱进的校园文化。
三、建设高校校园特色文化
(一)以大学精神为高校校园文化的精髓
大学精神是大学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精神凝聚,它反映了一所高校的教育理念、办学思想、培养模式、教学管理等方面特点,是高校历史的积淀和演绎。郭辰和魏玉娟(2017)指出,“大学精神作为深层结构要素,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以大学精神为高校校园文化的精髓,应该在制度建设、校风学风、物质文化、标识文化、学生行为管理等多个方面均深入探索如何更好地内化大学精神,如何更好地发挥大学精神的价值导向、精神凝聚、激励、教育、创造和社会关怀等作用。
(二)建设彰显本校育人特色的校园文化个性特色
高校校园文化应该是有个性特色的文化,因为其教育层次、开设专业不同,且各高校的历史、经费条件、校区环境和师生来源不同,所在地域的社会经济环境、地理条件等各方面也均有不同,必然彰显本校的个性特色。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怎样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更长久的贡献呢?李荣华(2011)认为,“社会与高等教育的发展影响着高校学生工作使命的发展,对不同的高校,其学生工作使命根源于该校的历史与环境,是在学生工作实践中发展形成的,并通过工作计划的执行以及学生工作者角色的塑造反映出来”[4]。例如,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于2016年启动“以航空科技文化与幸福心理文化为核心特色的校园文化育人载体建设项目”,因这一项目聚焦于民航对高职院校毕业的人才要求,符合本校的教育工作目标和办学特色,从建设初期起,师生对文化活动的参与度就很高。
四、在文化管理中融入“系统观”
(一)促进校园逐步走向“文化大繁荣”
高校作为社会上先进文化与理念的重要制造者与传播者,贯彻落实文化大繁荣的理念,是履行国家、社会赋予的必然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提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就是三个坚持,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放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而早在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文化政策促进发展行动计划》文件中也指出,“发展终应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可见,促进校园文化百花齐放,逐步实现校園文化大繁荣是校园文化发展的必经之路。繁荣的文化可以成为师生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更可以使校园文化形成自我发展的内在循环动力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