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代振维 陈凯乐 本文字数:2675
[摘 要] 基于“一带一路”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发挥着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国际交流与合作在中国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是高职院校当前及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分析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紧迫性的基础上,提出高职院校开展国际交流合作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发展策略,强调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初期基础较为薄弱,更应以学院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立足点,使教师发展和学生受益落到实处。
[关 键 词] “一带一路”;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6-0162-02
2017年5月,北京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以此为基础,为深化中国与马来西亚的全面合作提供重要平台。中马两国国际交流与合作既是“一带一路”倡议具体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目标实现的基础性力量。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依据国家“一带一路”教育合作发展战略,与马来西亚沙巴大学建立了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派遣学生进行国际交流,派遣教师进行项目访学。虽然我校在国际交流和合作上发展较晚,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对我校来说是新的机遇与挑战。因此,在分析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紧迫性基础上,研究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存在具体问题以及发展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紧迫性
(一)高职院校开拓发展空间的必由之路
高职院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既是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的重要策略,也是开拓发展空间的必要手段。一方面,通过高职院校教师的访学,高职院校教师可以开阔视野,了解不同国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教师,高职院校的发展将得到强力保障,使高职院校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具有优势。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国际交流,职业教育走上国际舞台,高职院校品牌得到提升,非常有利于高职院校的长效发展。
(二)高职院校与国际接轨的必然选择
高职院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学习其他国家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是促进高职教育与国际接轨的必然选择。一方面,要学习国外的先进教学理念,并根据高职院校的自身特色,创新性地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教学方法、教育模式等;另一方面,为适应社会产业发展、经济转型和技术进步的要求,改革现有的教学课程,构建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发展的新课程体系。
(三)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手段
现阶段全球化融合发展迅速,社会对高层次的国际交流生有很大的需求。高职院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非常有利于高职学生进入全球化迅猛发展的社会。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派学生到马来西亚沙巴大学进行国际交流,学习沙巴大学的课程,同时锻炼自己的英语口语能力。从英语交流能力来看,高职院校学生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和兴趣进行选课学习,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学习本专业知识,不仅英语口语的应用及写作能力得到迅速提升,社会实践能力也能够得到一定增强。从高职学生拓宽视野来看,学生直接了解马来西亚的文化习俗,增强了跨文化交流能力,拓宽了国际化知识视野。从社会实践能力来看,高职院校学生能够很快地了解不一样的国际文化与知识,自身的知识结构得以完善,其他方面的能力也能得到一定提升。因此,高职院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能够为社会、国家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国际核心竞争力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二、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思路不明确,目标不确定
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大部分是学院内部自发组织的,并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也没有明确的具体目标。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各自为政,没有联合起来,相关资源并没有共享。造成的原因一方面是管理这块的教育部门没有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国际交流合作管理协调制度或是高职院校对国际交流合作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虽然许多高职院校每年派遣教师和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学习到了一些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但是并没有融入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难以形成适合学院自身发展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指导理论。
(二)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模式过于单调
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办学主要是三种模式:一是“引进来”,培养国际交流生,但是并没有引进相应的优质资源,也就不存在什么经验交流与相互借鉴的情况,高职院校在此过程中僅仅只是充当了培养国际交流生的教学功能,且一般的高职院校很难承办这类合作项目。二是“走出去”,派遣学生去其他国家进行学习,高职院校在这个过程中只是做了一个基本的中介功能,对学生的管理与培养参与较少;且能够参与国际交流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一般都较好,所以能够参与的学生极少,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受益范围很小。三是定期派遣学院教师去国外进行访学,学习国外的先进教学经验。学院一般会派遣专任教师参与国际交流,虽然专任教师的业务能力较强,但是外语言能力都会比较欠缺,因此进行国际交流的效果并不明显。
(三)高职院校学生外语能力较差
国际交流中一般通用的语言是英语,以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主要以马来西亚沙巴大学为国际交流对象,主要通用语言也是英语。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主要是通过统招和单招来的,绝大部分学生成绩相对较差,当然英语成绩也不会太好。而且在进高职院校学习之前,他们也没有进行过专业的口语训练和听说训练,英语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低,对英语词汇的掌握量以及掌握度都较差。虽然高职院校学生非常有兴趣参加国际交流,但是自己的英语能力达不到国外交流的基本要求,学生不能正常参加国外的各类课程,学生可能会产生畏惧心态,从而不会主动报名参与国际交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