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信息时代中职教学管理的改进路径初探

2019-06-10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杨立兴 本文字数:2583
  [摘           要]  当今时代是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带动着各行各业的转型升级,教育行业也是如此。信息技术进入教育行业促使传统中职教育管理发生转变。如,利用网络平台让师生了解社会真正的人才需求,从而为教学管理提供反馈。这样的教学管理可以很好地促进师生的互动和对社会信息的感知。对利用信息技术来改进中职教学管理进行探讨。
  [关    键   词]  信息时代;中职教学;改进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6-0244-02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在中职传统教育中,教学管理工作不仅仅限于对学生和教师的相关资料的管理,取而代之的应是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信息传递速度慢,不同的管理部分各成系统,进行着自己的工作,使教学管理信息难以被综合利用。这样的管理方式效率低下并且资源无法实现共享利用。所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强大资源传播、共享的能力来促进中职教育管理的进步,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中职教育教学管理的必要性
   在现在的社会中,由于应用人才的缺失,导致公司之间对应用型人才的竞争加大,也因此导致企业中的应用人才往往流失得比较严重。但是,这样也为中职学校培养人才提供了指向。中职学校想要更好地让自己培育的学生实现良好的就业,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社会中紧缺的各类人才,从而为社会提供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中职学校想要培养高素质人才,就需要尽快改进自身的教学管理模式,提升教学管理水平。传统的单纯对学生和教师们的学习信息的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的社会了,所以,中职学校应当积极的转变自己的教学管理模式。当然,就现在的社会现状来说,利用信息技术来改进中职教学管理是最好的选择。
   二、信息时代对中职教育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一)保证教学管理措施与管理环境的实用性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的是对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培育、强化,实用性为主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好的锻炼到学生的动手能力,另外,这样的教学方式还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之中,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对教师的教学而言,坚持实用性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提升教师的教学热情,促进教师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参与到中职教学中,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样的,中职学校在进行教学管理的时候坚持实用性性的方针,可以很好地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并且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和学习的条件。
   (二)坚持有效性为原则的教学工作
   坚持有效性为原则的教学工作就是为了保证教学内容可以有效地被学生掌握,从而提升教学效率。就中职教学管理而言,对学生的教学工作应当划分成三个步骤来进行。首先,中职的学生往往属于学习基础薄弱的一类,如果在学习中无法找到乐趣和自信,就很容易变得颓废,不爱学习。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当想办法去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找到自信。
   其次,在中职教学中应当重视实践教学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中职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所以,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很重要。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不应只是看到理论教学的作用,更要把实践教育融入课堂中,从而锻炼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最后,就是要训练学生把所学的理论加实践能力应用到未来的就业之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掌握实际工作中会用到的相关本领,累积工作经验。这样可以让学生提前适应社会生活,为他们毕业后的实际就业打好基础。
   三、当前中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弊端
   (一)学校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整合
   为了促进中职教育资源的资源整合共享,相关的中等职业学校之间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的资源整合的尝试,也采取了很多的措施,例如职教城、职教园的建立,这些措施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学资源的共享利用,也提升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但是,尽管做了很多的尝试,乃至中职学校之间进行联合集团化,但是依然无法做到中职学校教育资源的真正共享,各个学校中的教学设施,例如人力资源、物理资源和实验实习设施等依然只为自己的师生所用,分化严重。其次,集团化之后的学校集团仅仅只是在一些特色、骨干专业之间进行,整合的范围小,涉及的范围有待扩大。
   (二)學分制教学管理推行过慢,学生管理太过松散
   学分制是在本科学校中普遍推行的学生管理制度,利用学分制可以很好的约束学生,不会让学生一味地玩而忽视学习,这样就很好地起到督促学生学习的作用。尽管学分制是一个很好的制度,但是,在我们的中职院校中由于一些特殊条件的影响,导致学分制在中职院校中推行进展缓慢,这也就为中职院校对学生学习的管理带去了很高的难度。缺少了学分制的限制,学生就会经常地忽视技能学习,导致专业技能缺乏,这样,当学生进入社会中就会因此而难以找到工作,更加的难以在社会中立足。反过来,学校的教学质量会被质疑,使得学校和学生双方都受损。
   (三)专业同学生以及企业的契合度不高
   中职学校培养学生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就业,而想要让学生更好地实现就业,就需要校方和社会上的企业多保持良好的沟通。校方和企业保持良好沟通,这样就能够让学校时刻掌握社会人才需求方向,进而根据这些需求来开设相关的课程,这样就可以培育出适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既弥补了社会劳动力的空缺,又实现学生的良好就业,一举两得。其次,学校应当按照社会的实际需求量来进行培养,避免出现培育的专业人才过多造成的人才浪费。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