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梦影 本文字数:2622
[摘 要] 简要概括民族地区中职生价值取向的特点,分析造成民族地区中职生价值取向出现问题的因素, 并提出矫正策略,以期对民族地区中职生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 键 词] 民族地区;中职生;价值取向;原因;矫正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9-0204-02
一、民族地区中职生价值取向的特点
(一)具有浓厚的民族宗教意识
宗教在民族地区长期传播,与少数民族文化相结合,对民族地区中职生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民族文化丰富,民族自豪感较强。
(二)具有明显的多元化特征
他们一方面有理想,,有追求,对人生态度和选择都有自己的看法,愿意努力拓宽知识面、锻炼各种驾驭生活的能力以更好适应竞争和社会;但另一方面,狭隘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读书无用论”等消极、落后的价值取向在他们中间也有相当大的影响。
(三)道德知行脱节突出
民族地区中职生崇尚高尚的品德,对当今社会上部分干部中的腐败现象和人际交往中的庸俗做法不满,可是他们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却信奉“哥们义气”,在同学交往中也存在势利行为。他们对社会上那些素质低下、一掷千金的“土豪”“大腕”十分厌恶和鄙弃,对现实生活中贫富差距较大的现象愤愤不平,然而,他们自己却热衷于盲目模仿别人的“超前消费”,好逸恶劳,不懂得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
(四)个人中心与自卑自弃并存
民族地区中职生对价值判断和选择有了自己一定的看法,不再人云亦云,但对自我的评价弥漫着与其年龄不相称的悲观、失意、消极、迷惘,不能正确对待物质和精神的价值关系。在价值取向上重物质、轻精神,对功利价值的追求欲望远远超过了对远大理想、高尚道德价值的追求,精神与功利的价值矛盾表现明显。
(五)过度重视人际关系
中职学校的学生课业负担相对较轻,学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人际交往上,人际关系状况成为中职学生自我价值评价的重要尺度,和谐的人际关系让他们找到了归属感和安全感。为了营造相对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很多中职学生愿意“为朋友两肋插刀”,甚至不辨善恶,成为校园欺凌事件的“帮凶”。校园内学生之间成帮成派的现象屡禁不止,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职生对自己人际关系的重视;从另一个侧面也可以看出,一部分中职学生人际交往观念带有明显的“小团体主义”倾向。
二、民族地区中职生价值取向出现偏差的原因分析
(一)民族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影响
我国众多的少数民族,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和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纷繁各异的文化和宗教形态。对自幼生活在民族特色传统文化环境中的少数民族中职生,在潜移默化中熏陶成长,形成比较原始的价值理解和价值意识,这也是影响他们价值取向的历史根源。
(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现如今,社会上存在的消极、腐败、落后等现象,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严重危害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同时也对民族地区的中职生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互联网和各种文化娱乐场所的快速发展,为民族地区中职生展现了一个个获得新知的领域,大大丰富了他们的文化娱乐生活,但含有暴力、恐怖、色情、赌博和愚昧迷信的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随机乘虚而入,严重腐蚀着他们的心灵。民族地区中职生缺乏足够的文化知识和相对平衡的社会生活经验,再加上懵懂、好奇的年龄特点,一种骨子里的“反叛性”使他们不愿完全归附于传统的社会道德价值体系,这种既想成为一个创新者,又难以摆脱事实上的因袭者的尴尬角色,使他们陷入深深的困惑之中。
(三)学校价值取向教育与实践脱节
近年来,“素质教育”搞得轰轰烈烈,各种教育模式推陈出新,目不暇接,但“应试教育”并未退出历史的舞台。社会、家长、学校评价学生,开口只言“分”,以偏概全,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严重削弱了学校的德育工作。并且一些中职教师自身素质不高,不够爱岗敬业,在时代不断发展前进的大潮中疏于学习,不能及时更新自己的价值理念,远远落后于时代,与学生之间的思想代沟较大,对学生的价值取向教育往往重形式、轻效果,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填喂”上,不能结合学生的具体生活实际加以融会贯通。学生则只是习得知识,并不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鳴和认可,也就不会学以致用。
(四)令人担忧的家庭教育状况
随着社会发展,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部分家长因为自身文化水平、道德认知等方面的因素,对子女的教育出现了严重偏差。他们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用金钱、物质奖励刺激孩子。只要孩子成绩好,其他一切听之任之。这种片面的物质满足不仅误导孩子的学习动机,也让孩子形成了不正确的金钱观;部分家长自身的素养不高,酗酒、赌博、暴力等不良行为对孩子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某些家庭的教育方式过于严苛,家长作风严肃,缺乏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还有部分家庭存在着单亲教养或隔代抚养的情况,子女与父母常年分离,情感交流沟通不够等,这些都成为中职生良好价值取向形成的阻碍因素,同时也不利于学校与家庭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五)中职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一是大部分中职学生文化课基础相当薄弱,不能明辨是非,以自我为中心意识强烈,集体观念不强,并且不愿面对就读中职学校的现实。大部分学生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缺乏全面的认识,对前途感到迷惘,同时缺乏对自身的正确定位,因而降低对自己的要求,甚至“破罐子破摔”,自卑感强烈,心理极为矛盾。二是社会变化纷繁复杂,学生的各类社会心理问题日益增多,身心健康成长面临的困惑也是日益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