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玉秀 本文字数:2887
[摘 要] 通过对近两年参加全国职业院校中药传统技能大赛选手中药显微鉴别项目的培训,对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反思,围绕中药粉末和选手培训两方面,从粉末的准备过程、选手不同培训阶段应注意的事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以期为职业院校日常的中药显微鉴别教学和相关的参赛院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关 键 词] 技能大赛;中药;显微鉴别
[中图分类号] R28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1-0192-02
全国职业院校中药传统技能大赛自2012年起至今已举办了6届,这项大赛主要由中药性状鉴别、中药真伪鉴别、中药调剂(含审方)、中药炮制四个赛项组成,分值比例分别占总分值的20%,20%,30%,30%,属于个人赛。自2017年起,性状鉴别和真伪鉴别合并为一项,占总分值的20%,同时新增了中药显微鉴别赛项,占总分值的20%。显微鉴别是利用显微镜对药材(饮片)切片、粉末、解离组织或表面制片及含饮片粉末的制剂中饮片的组织、细胞或内含物等特征进行微观分析,以确定品种和质量的一种方法[1]。显微鉴别作为一项比较成熟的现代分析枝术,在中药真伪鉴别中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2]。2015版《中国药典》中应用显微鉴别方法的中药材和中成药特别多。新增的显微鉴别赛项规程要求参赛选手在45分钟内能正确使用生物显微镜,按要求正确的将混合粉末制成装片观察,根据观察结果绘出显微特征图,并对显微特征进行正确描述,最后分析判断中药混合药粉的组成。这一赛项操作符合目前中药检验岗位显微常规操作过程和方法。因此,大赛显微鉴别赛项的增加也是考虑到了这项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突出了对参赛选手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核,既体现了中药技能的传承与发展理念,也符合现代医药行业对中药类专业人才岗位技能的要求。这一赛项的增加同时也对参赛选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选手也将面临更大挑战。笔者这两年主要负责对我院参赛选手中药显微鉴别赛项的培训,现对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反思,主要从注意事项和培训方法上对中药粉末、选手培训两方面进行阐述,希望通过技能大赛培训的总结与反思,能够对医药高职院校中药鉴定技术这门课程的日常显微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或借鉴作用。
一、关于中药粉末
(一)确保中药材基源的准确
要保证显微鉴定结果的准确性,首先要保证原药材基源的正确性。现在中药市场上出现了很多与正品相似的混淆品或伪品,如水半夏冒充半夏、欧当归充当归、大黃中混有土大黄等,由于这些药外形相似,不易分辨,很容易在商品交易市场中把混淆品当成正品或混在正品中出售,如果把这类药材做培训材料,将产生误导作用。例如,正品当归在显微中会看到韧皮薄壁细胞、导管和油室、木栓细胞、淀粉粒以及偶可见的木纤维,而伪品欧当归粉末中除了有上述特征外,还可见草酸钙方晶[3]。伪品的这一特征会增加判断的难度。另外还需注意区分栽培药材和野生药材,由于生长环境和生长年限不同,往往导致药材显微特征发生改变。例如,金银花粉末中的鉴别特征之一是花粉粒具有3孔沟,但是采用多倍体育种技术培育出的四倍体金银花新品种—九丰一号,其花粉粒具有4个萌发孔[2]。
(二)保证中药材粉碎前的纯度
在中药材打粉之前,必须要进行净选,以保证中药材纯度。中药材在采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带入一些杂质,比如果实类的补骨脂中往往易混入果梗,需要挑出此类非药用部位;又如牡丹皮用的是根皮,但现在市场上的牡丹皮往往带有大量的木心(木质部),如果不除去此类非药用部位,可能就会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不属于牡丹皮显微特征的导管而引起误判。
(三)保证正确的中药打粉方法
按2015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2001显微鉴别法规定,用于显微鉴别的中药粉末须过四号筛(筛孔内径250μm±9.9μm)或五号筛(筛孔内径180μm±7.6μm)[1]。因此,为了尽量保证中药粉末显微特征的完整性和观察适宜性,在选择利用台式高速粉碎机打粉时要注意粉碎时间和强度的把握以及筛号的选择。通常质地轻的花叶类和干燥的果实种子类药材打粉时间宜设定的短些;而质地坚硬的根类和纤维性多的药材,打粉设定时间宜稍长些。如番泻叶和金银花粉末的一个突出显微特征是单细胞的非腺毛,如果把粉碎时间设定稍长,粉末会被打得很细,将长达90~350μm的非腺毛打碎,实际观察时很难发现完整的非腺毛,这对结果的顺利判断显然不利,所以设定时间宜短,且需要及时倾倒出来过四号筛,而当归、五味子含油脂丰富的药材不易打碎成均匀的粉末,宜多次设定打粉时间并反复过筛,直至全部粉碎成规定的细度。
(四)确保打粉机的干净
中药打粉除了以上注意事项外,还要注意每打完一味药后,打粉机必须清洗干净,包括螺丝夹缝中都要用不绣钢针剔除干净,如果不注意这些细节,很可能上一味残留的药粉就混串到了下一味药粉中从而影响实际观察和判断。另外,打好的中药粉末装在瓶子里,不仅要在瓶身上贴好药名标签,而且连瓶盖上也要贴上药名标签才行。因为这样做可以防止在开盖取粉制片后发生“张冠李戴”的情况,有效避免药粉互混的风险。
二、关于选手培训
(一)培训初期
在培训初期,指导老师先要按照国家技能竞赛显微赛项的规程将30味中药粉末的显微资料编辑成册发给选手,让选手提前熟悉并背诵相应的内容。对选手进行必要理论知识的讲解、示教并指导显微镜的操作方法、粉末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包括水装片、水合氯醛加热透化片和水合氯醛不加热片),之后对30味竞赛范围内的中药粉末进行逐一的显微观察,,指导参赛选手寻找并认识显微镜下每味药的显微特征。培训初期,一定要对选手进行严格要求,按规范的程序进行操作,不能触碰任何赛项规程上的扣分点,比如显微镜低倍镜和高倍镜的正确使用和切换、制作水合氯醛透化片时注意不要烤焦烧糊、显微镜下寻找目标物时以“之”字走向进行玻片的移动观察、显微观察结束后要及时清场、整理桌面等,以此培养选手良好的习惯,养成按赛项规程进行操作的好习惯。最后,在制作每味药的显微装片之前,要让选手多观其颜色、闻其气味,加深对每味中药的熟悉与理解程度。这一阶段是选手最困难也是指导老师最辛苦的阶段,需要多花时间和精力进行培训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