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2019-07-07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郑芳 汤怿 本文字数:2461
  [摘           要]  在高校“大思政”格局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发展是培养全面复合型专门人才的重要渠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新媒体时代的高校为场域,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以协同创新发展为突破口,以新机制、新平台、新主力、新提升、新合作为路径,努力建立高校、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模式,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    键   词]  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1-0210-02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发展与创新路径,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急待探索和解决的重要理论和实际问题。正确认识新媒体时代的协同创新发展路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对于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发展的内涵
   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来看,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全过程,并在人才培养、政策实践及理论研究中涉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职业技能发展、创新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内容。在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主要是指高校相关思政教育部门、思政教育工作者、大学生群体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在人才培养、理论研究、机制构建、政策实践等多个领域协调推进的系统工程,是宣传部、学工部、教务处、团委、二级院系等高校各部门基于思政育这一共同目标,通过形成共享的观念,构建沟通机制,搭建资源共享平台,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形成的新的整体系统,并产生协同效应的过程。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大改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环境,颠覆了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新的挑战。认清和分析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自身突破,在新媒体技术发展的浪潮中推陈出新,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一)从学生层面上来看,过度强调新媒体作用导致大学生认知产生偏差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愈发重视借用新媒体技术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片面夸大了新媒体的作用,使大学生过度依赖新媒体,沉迷于网络不可自拔,忽视了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真正的作用。同时,,大学生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浏览网络信息,认为网络上的信息即正确的,辨别力、抵抗力不强,对先进思想和不良信息不加分辨地予以接收,严重影响正确“三观”的形成,逐渐迷失在信息爆炸的时代。
   (二)从教师层面来看,单一的教育方式严重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教师越来越重视新媒体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新媒体技术也日益成为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在新媒体技术的课堂运用比较单一,仅局限于把内容“搬上”技术平台,导致新媒体技术无法体现自身的价值。这种“以教师讲为主,以学生听为辅”的教学模式,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师生缺乏有效的沟通与理解,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从学校层面来看,缺乏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机制
   当前,高校日益重视新媒体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新媒体技术得以运用于学生管理、课堂教学、宣传推广等多方面。但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机制尚未完全建立,高校教育主体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没有充分理顺,经费投入、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等保障、协调、创新机制还不完善,这使本就十分有限的资源进一步分散,造成资源浪费,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合和共享程度。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发展的实施路径
   在新媒体时代下,高校要尝试建立高校、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模式,整合宣传、教务、学工、团委、二级院系等各方力量,构建“新机制、新平台、新主力、新提升、新合作”工作格局,进一步扩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力。
   (一)新机制:刚柔并济,建立各部门协同的思政教育机制
   在新媒体环境的影响下,加强宣传、教务、人事、学工、信息中心等相关部门的沟通与交流,形成协同发展合力,通过规范学生管理、搭建信息平台、增强舆情监测、优化评价机制等方式,设计完善教务、学工、人事等各类信息系统,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建立高校各部门协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新机制。
   (二)新平台:发挥新媒体优势,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微教育”的方式和途径
   以宣传、教务、团委、学工部门协同为抓手,创新课程设置、拓宽传播路径、加强舆论引导。一方面,运用好官方微信、微博、网站等新媒体平台,开发好微党课、微团课等微课程体系,借助新媒体技术打造一系列“微思政”产品,增强高校思政教育的辐射力。另一方面,运用好“到梦空间”等网络认证和管理系统,实行第二课堂和志愿服务管理认证信息化、电子化,提升活动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便利性。同时,借助校园广播、电视、校报校刊和学习资料等媒介来拓宽教育路径,进一步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