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还课模式演进:精准教与学

2019-07-18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袁冬梅 本文字数:2486
   [摘要]“还课”一词源于音乐学科教学,指学生在课外对教师教授的技术技能进行大量自主有目的的练习后,在课内将技术技能创造性地再现或展演,同时进行师生互动、讨论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是一种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研究还课教学模式内涵,构建信息化环境下为每一名学生的发展而教的精准还课教学模式模型,并对此模式进行教学实践。
   [关键词]还课;教学模式;演进;精准;教与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9)07-0028-02
  一、引言
  朱英(荇青)的生平和事业(陈恭则1986)一文中写道:“朱先生给我们上课,教学认真负责,要求非常严格。每教一曲之前,总是先把乐曲的内容、思想、感情先讲解一遍,使学生对全曲有初步的了解,而后把全曲作示范弹奏一遍,以使学生对该曲有个完整的印象。接下去,分段教,,分段还课,分段校正,全曲教完后,在还课时不允许有一点错误。”其中,两次提到的“还课”格外引入注目。所谓“还课”,简言之,即学生将课的内容运用自己的方式呈现出来,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爱德加·戴尔),这是一种主动学习方式,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故笔者借古开今(石涛),研究了还课教学模式内涵,构建信息化环境下为每一名学生的发展而教的精准还课教学模式模型,并对此模式进行了教学实践。
  二、还课内涵之辩
  研究者认为还课是音乐专业学生上交作业的特殊方式,也是专业教师检查学生实践作业的有效形式”;是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以讲课的形式,将上一节课或前面学过的数学知识,如概念、命题或他们的应用(如习题)讲解给同学或教师听,并力求用各种方法讲解以求达到使他们听懂的目的网。是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要求个别学生把教师课上所讲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的基础知识向教师简要复述的过程;是教师指导优秀学生对数学知识精心理解熟练掌握,并通过优秀学生将知识进行传递、描述的一种课堂教学方式。
  不同研究者对“还课”教学的看法不一。还课教学重在“还”字,这是区别于其他教学模式最为本质属性及其核心所在,亦是对其概念界定的关键。笔者认为还课指学生在课外,通过对教师教授的技术技能进行大量自主有目的地练习后,于课内将技术技能创造性地再现或展演,同时进行师生互动、讨论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是一种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
  三、还课形式之变
  (一)“个别、集体”式还课问
  个别式,即一对一的“还课”,优势在于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劣势是受制于教育教学资源,教育成本高、教学效率低;集体式,即一对多的“还课”模式,优势在于教学效率,但小组人数界定与集体还课评价较难。
  (二)“概念、习题”式还课
  概念式,即对概念內涵与外延的深入理解,如概念名称、相关术语特点、补充规定或限制条件、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等,便于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与合理的认知结构;习题式,即解题的能力,如解题所运用的知识、多种解题方法、解题注意事项及相关题解法等,促进学生知识的运用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交替”式还课1
  交替式,即分组授课与评价,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运用两个及以上教学场所,教师分组教授,学生分组练习,交替还课。主要针对操作练习课程,便于教师及时修正,保证训练方法及训练内容的正确性。
   “还课”的形式具有灵活多变性特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人数、教学内容、教学组织等实际需求,运用合宜的“还课”形式。“还课”形式还具有以项目为中心的“合作性学习”的特质,在对话与合作中,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发展。从现有形式来看,“还课”主要用于声乐、乐器、数学类课程。这类课程均需要进行操作与训练,以提升技术技能水平。因此,“还课”完全可以用于职业教育中的技术技能型课程。
  四、还课教学模式演进
  (一)精准还课教学模式模型构建
  教学就是创造由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作用、社会关系、活动类型、设施等组成的环境(乔以斯)。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教学模式是创造这种环境的方法,是构成课程和课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型或计划回,具有排开事物次要的、非本质的部分,抽出事物主要的、有特色的部分进行研究的特点回。据此,笔者运用“启发式”教学理论,对传统的还课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因材施教,建构信息化环境下为每一名学生的发展而教的“精准还课教学模式”模型。
   1.课前,线上还课,精准教与学
  课前场域内“教与学”指创建虚拟网络关系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实现自主学习。主要是知识与技能的传递与接收,即通过课前在线还课与评价,在线指导答疑,教师掌握每一名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学习状况,重点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哪些方面掌握得好,哪些方面掌握得不好以及相关原因;学生在此过程中了解学习任务目标及自身学习程度。
   2.课堂,线下还课,精准教与学
  课堂场域内“教与学”指创建现实情境关系以唤醒学生主动思考行为,实现高效学习。主要是知识与技能的内化与吸收。即通过课堂面对面还课与评价,在启发讨论过程中,教师掌握每一个学生知识技能通晓水平;学生领会知识与技能要领并解决重点与难点,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3.课后,线上还课,精准教与学
  课后场域内“教与学”指创建实践环境关系以启动学生的创造力,实现高阶学习。主要是知识与技能的转化与应用。即通过课外在线还课与评价,教师掌握每一个学生知识技能拓展情况,学生创造性地进行知识与技能的实践与运用。
  (二)精准还课教学模式教学实践
  笔者尝试在民航服务礼仪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用精准还课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以其中的“面试礼仪”教学项目为例,简要说明精准还课教学模式的应用。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