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高职教学有效性激励机制研究

2019-07-21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曹习芳 本文字数:2696
   [摘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在于为社会和企业培养专业能力强的复合型应用人才,高职教学不仅要注重专业化人才培育数量上的提升,更加要注重人才质量的提升。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提高,对于掌握先进生产应用技术的制造型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加大对激励机制的应用,以起到激发学生潜能,带动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推动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双线提升。以高职院校先进制造类专业为例,结合自身多年来的实践教学经验,围绕先进制造类专业教学激励机制的重要性和有效展开了一番深入的研究與探讨。希望借助研究能够对进一步促进我国高职院校先进制造类专业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关键词]高职教学;激励机制研究;先进制造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9)07-0082-02
  高职院校实现生存发展的根本在于学校精神文化内涵的建设以及打造优质的教学质量,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培养优秀的高素养、强能力的现代化人才,是高职院校重中之重的工作。当前,各类高职院校不断扩招,在学生数量激增的同时高职院校迎来了生源质量日趋下降的问题,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表现出文化知识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差学习积极性低、自信心不足、自我效能较低的倾向。加之,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激励机制运用不足,无法充分有效地发挥激励机制的积极促进作用,而且教师教学手段缺乏创新性,主要采用传统陈旧的授课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制约着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不利于高职院校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其中先进制造类专业作为一门前沿的技术性极强的,并且对学生创造性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对学生综合实践应用能力提出了高要求,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为学生注入强有力的学生动力,是实现先进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一、激励机制的内涵解读
  激励的根本作用在于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人们勇于克服困难的潜在能量,并促进自信心的提升。有研究表明,在激励不足的工作或学习环境下,人们潜能发挥指数处于较低水平,能力发挥程度仅为20%至30%,而当得到有效的刺激时,潜能得到激化几乎能够发挥出全部水平,这足以表明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的重要性。通常情况,激励表示能够刺激人产生某一行为的方式,具有持续性的鼓励、激化推进和引导被激励对象行为的作用。常常表现为把来自外界的施力物转化为催促自身做出积极行动的内在动力,为实现目标作出努力,把被动转变为主动的一个过程,是个体心理层面的一种效能。激励机制则是指在具有系统性的组织中,激励主体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多种激励方法进行规范化、制度化以及固定化的运用,作用于激励客体产生相互促进或互相制约的影响作用的复合型结构。
  二、高职院校先进制造类专业施加激励机制的重要性
  (一)增添学生学习动力,加速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数文化学科知识基础较差,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缺乏自信心,具有学习倦怠倾向,而且先进制造类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的具有时代特征的重要学科,要求学生在具备理论知识素养的基础上,加强实操制作能力的锻炼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施加有效的激励机制,对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推动实现教学目标具有良好作用。另外,当唤醒学生学习意识之后,对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形成也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现
  高职阶段的学生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对于外界事物的诱惑缺乏判断力以及对不良事物的抵抗力不足,很容易出现心理层面的困惑,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的教师根据高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通过有效的激励手段指引学生增强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学生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此外,高职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优秀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身上潜藏着巨大的创造力,这也需要高职教师充分借用激励机制的推动作用,引导学生激发潜能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提升,进而实现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和长远发展。
  三、高职先进制造类专业有效性激励机制的实施
  (一)充分发挥双因素理论激励作用,形成学生学习驱动力双因素理论又称为激励保健理论,是由美国著名行为科学家费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提出的激励机制,是应用范围最为广泛的激励理论之一。该理论是以公司为单位以员工为对象展开研究的,得出内部激励因素和外部保健因素两大内容,其中内部激励因素是使员工获得满足感,是来自工作本身的内部激励作用;外部保健因素则是引起员工不满的工作环境、工作关系方面的刺激因素。双因素理论应用于高职先进制造类专业则表现为,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内部因素就是专业课程以及教学内容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进而促使学生发奋学习钻研专业知识。外部激励因素则是指教师是否能够科学、合理地开展先进制造类专业课程教学以及采用的课堂管理策略是否能够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获得学生的满意和认可。因此,在实施先进制造类专业课程时,教师应充分结合这两方面因素,在教学手段的选择应用上做到既能满足专业课程对人才能力培养的要求,又能够满足学生的兴趣倾向,比如先进制造类专业中的机械零件制作课程的教学,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对零件制造技术制作过程学习的兴趣,开展实践教学丰富学生的体验感,做到理论同实践的有效结合,,通过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内在动力对学生学习产生驱动影响。
  (二)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形成外部激励,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先进制造类专业对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要求较高,传统教学中单一的理论灌输式教学手段难以唤起学生学习热情,通过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内容,并及时组织开展学习实战演练课程,有助于发挥出外部激励机制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在开展先进制造类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刺激学生感官体验,融入课堂情境之中增强对专业课程的认知感受。在接下来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走进企业或工场,进行实地考察学习让知识从理论过渡到实践,在实际作业过程中让学生产生动手实践操作的内在愿望,然后进行实际的模仿操作,这一教学手段的激励作用效果显著,对于促进学生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动力具有良好的效果,在先进制造类专业中的设备操作方面课程以及工艺制作课程的教学方面尤其适用。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