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BIM时代建筑类专业教学调整策略

2019-07-23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郑君华 董贵平 本文字数:2543
   [摘要]BIM改變了建筑业的管理工具模式和理念,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对国内外BIM概念及其发展历程进行详细探讨的基础上,明确了BIM的内涵和本质,并给出了当前建设环境下BIM的定义。提出目前高校在培养建筑类人才时,可以在学生BIM管理理念、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改、BIM常规技能训练、BIM共享和协作以及BIM创新性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调整,以推动BIM更健康快速的发展。
   [关键词]BIM;概念;建筑类专业;协同管理;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9)07-0096-02
  建筑行业在近几年迎来了重大变革,这些变革包括招投标方式改革、资质取消、生产方式变革、营改增、承包模式改革、PPP模式和管理工具变革等。上述变革反映了未来建筑行业的总体发展趋势,尤其是管理工具的变革促使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BIM)在全国大力推进。BIM是对传统建筑业的转型升级,给建筑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
  一、BIM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内涵
   BIM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1975年CharlesM·Eastman4提出了BIM概念的原型一BDS(Building DescriptionSystem),它是BIM的雏形。在文献中,Eastman为了拚弃传统建筑业识图和存图的不利点,提出了利用特定的信息存储将建筑图纸和建筑模型合并的观念,上述观念的核心是将建筑模型以空间三维单元的形式存到三维图形中,这个三维图形包含一定的数据信息,揭示了BIM技术的精髓。随后十几年里,,相关的研究蓬勃发展,直到1986年,Robert Aish在他的一篇论文里首次用了“Building Modeling”这两个词,这和我们现在所指的BIM很接近,在文中,他阐述了BIM的一些精髓并且指出了技术上如何实现它。完整的“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词语在英文中最早出现在1992年由G·Avan Nederveen和F·Tolman发表的论文中啊。
  文献对BIM概念的发展做了比较详细的研究,文中指出2000年BIM被定义为体现建筑元素的结构化模型;2005年它被定义为模拟建造与运营过程的计算机技术;2006年BIM又被定义为在完成项目过程中管理和提高AEC性能的新方法;2008年BIM则被定义为将整个项目阶段所需的信息整合在一起,由项目组件组成三维(3D)模型对项目的一种模拟;从2008年到2013年,BIM作为一项技术革命得到了发展,BIM被认为有助于改变建筑物的构思、设计、建造和运营方式。
   BIM被引入国内始于2003年间。十多年来,在住建部和其他企事业单位的努力下,国内BIM的发展经历了概念接受、理论研究、初步应用和深入应用等阶段。2016年底,住建部和质检总局还联合发布了《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GB/T51212-2016),该推荐标准自2017年7月1日起实施,标准中将BIM描述为:在建设工程及设施全生命期内,对其物理和功能特性进行数字化表达,并依此设计施工、运营的过程和结果的总称,简称模型。
  国内外研究人员对BIM进行了不同的定义。对BIM的定义有狭义的,如将其定义为三维数字模型、建造模拟技术和项目模拟过程等;也有广义的,将其定义为一种方法或将几种狭义的定义综合在一起。目前,BIM较为权威和全面的定义为美国国家BIM标准(National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Standard,NBIMS)的定义回,该标准解释了BIM包含了4层含义:(1)一个设施(建设项目)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表达;(2)一个共享的知识资源;(3)一个分享有关这个设施的信息,为该设施从概念开始的全生命周期的所有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的工作过程;(4)在项目不同阶段不同利益相关方通过在BIM中插入、提取、更新和修改信息以支持和反应其各自职责的协同作业。从NBIM标准的定义可以看出,BIM不仅是一种数字模型、一个共享资源库和一个建设项目模拟过程,它同时也是一个协作平台。
   NBIM标准对BIM的定义虽然全面,但是过于复杂。其实,从现阶段BIM的应用来看,BIM具有如下内涵:BIM三维模型存储需要数字化的技术支持;BIM的应用贯穿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BIM的数据信息是可以共享的且在整个项目实施周期内是动态变化的;BIM提供了一个建设项目参与各方协同工作的平台。从BIM的内涵中可以看出,BIM是建设项目各参与方通过数字化技术平台对建设项目模型信息实行动态共享,高效协作完成项目全过程管理的一种项目管理模式。随着科技的发展,BIM的内涵也将随之改变,就像数字化存储代替纸质存储一样,将来也会出现一项新技术代替数字化存储。BIM 的内涵是动态的,但是其本质是不变的,它体现了人类在建筑业发展历程中,探索并摸索着寻找一种更高效的管理模式的不屈精神。
  二、现阶段建筑类专业教学调整策略
  从现阶段BIM的内涵来看,它是数字化的、动态的、共享的、协作的一种项目管理模式,与这种管理模式相对应的是纸质化的、静态的、孤立的、缺乏合作的传统项目管理模式。实践证明,与传统项目管理模式相比,BIM在目前建设项目中的应用确实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成本降低,其应用推广的趋势已不可阻挡。BIM的大力发展为建筑业从业人员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建筑类从业人员在这股热潮中,需要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和知识技能构成,为迎接建筑业的新时代做好准备。
  建筑类专业培养具有建筑工程规划设计管理施工和运维等能力的各类人才,是BIM推广过程中的直接受益者和直接受影响者。设有建筑类专业的院校如果能在建设项目管理工具、模式和理念这波重大变革中,尽早抓住机遇,对自己专业人才的培养及时做出调整,就能为社会输出更多杰出的建筑类人才。目前,各高校在BIM人才培养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