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健成 本文字数:2508
[摘要]在目前互联网时代下的思政教育中,高职院校思政工作存在着很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教师权威性、思政教育的过程以及思政教育的内容都受到了挑战。借助互联网环境给思政工作带来的机遇,基于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情况,更新落后的教学思路和手段,将互联网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提出优化高职院校思政工作手段的措施,打破传统思政教育手段的禁铟,活化思政课堂,提升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优化;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9)07-0210-02
互联网(Internet)始于1969年美国的阿帕网,发展至今已经将近半个世纪。短短的半个世纪,互联网已从WEB2.0发展到WEB3.0。互联网时代下,教师的教学面临着极大挑战,,同时,思政教育也面临着同样的挑战。但其实,在巨大的挑战下,蕴涵着思政教育的发展契机。因此,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认清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规律,创新思政教育的方法与手段。
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因此,如何依托互联网做好高校学生的思政工作,是每一位高校工作者,尤其是思政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关注的问题。
一、互联网环境下高职思政工作存在的问题
高校的思政课不同于其他专业课,如何加深学生对课程的认知与认同,缩小课堂与社会的落差问题,从而让学生更加了解社情、国情,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培养品质、锻炼毅力、增强社会责任感,达到价值观、知识、能力、情感的同步提升,思政课的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在目前互联网时代下的思政教育中,存在着很多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教师的权威性受到了挑战,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感降低传统的教育方式主要依赖于教授者的面授口述,但是网络时代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及时、迅速地了解各类知识。搜索引擎的强大和普及,使学生对学习的空间性和地域性的需求大大降低。同时,网络催生的各种新媒体对知识的获取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借助强大的互联网技术,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形式、学习渠道也因此而变得更加丰富、灵活和多元,他们常常据此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而在潜意识中摒弃老师和同学的面对面指导与帮助。长此以往,学生已经逐渐丧失了对教师的依赖,教师在这样的互联网时代的权威性也逐渐降低。
(二)思政教育的过程受到了挑战,海量资源干扰教学效果在传统的思政教育中,教师对学生往往会采取面对面的讲授形式,一般采用课堂讲授与面对面交流两种方式。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往往会筛选出很多无效的信息,从而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政教育。
而随着互联网在教育中的不断深化,教师会采取很多网络中的教学资源,但是部分网络信息可能完全迥异于思政教育者所宣讲的内容,这极易导致学生产生思想困惑,也在某种程度上消释了思政教育之实效。因此,海量教育信息的不可控性对思政教育过程及效果造成了影响。
(三)思政教育的内容受到了挑战,教学内容不受学生关注目前一提到思想政治工作,大多学生的普遍状态都是乏味、枯燥,感觉这是一门毫无用处的学科,因而学习,上漫不经心也就成了常态。而且,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于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都较为薄弱,对学习更加难以上心。
手机的普及率越来越高,智能手机的普及带动了游戏等娱乐行业的飞速发展。各种类型的手机游戏层出不穷,这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高职院校学生的注意力,尤其在上课期间,因为玩手机而忽略思政教育则相对普遍。如何在思政课堂中引起学生的注意则是高校思政教育需要重视的难题。
二、互联网给高职思政工作带来的机遇
(一)互联网环境的熏陶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
目前的信息化发展极为快速,教育现代化的步伐也在逐步加快。教育信息化的深入与发展,不仅仅是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的付出,而且需要每位在职教师的努力。教师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必然可以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但是在信息化的大环境下,教师受到的大环境熏陶与感染,也可以促进教师的信息化水平提升,从而达到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的目的。
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对教师在网络寻找教育资源、操作教育平台与系统有着较大帮助,不仅可以提升教师的工作效率,还能够促进教师自身能力的不断发展。
(二)网络资源丰富思政教师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2012年作为MOOC的元年,从那之后,在线教育逐渐风靡,免费的教育资源也愈发丰富。通过多样的MOOC平台,教师可以获得足够的教育資源。多样的网络资源促使教师能够在就职后不断通过网络资源学习,除了本学科的知识外,还可以学习边缘学科及其他学科的知识,不断促进教师知识体系的完善。
目前的信息化大赛比比皆是,并且信息化大赛的资源均是免费与公开的。信息化大赛可以传达出比较丰富的教学组织、多样的教学方法。通过学习网络上免费的信息化大赛的资源,教师可以将新手段、新技术、新的组织方式放到自身的课堂中。
(三)教师在思政工作中变引导者为协作者
当今社会,价值观纷繁复杂,如何做好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他们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每一所高职院校不可回避的重大使命。教师在进行思政工作时,往往是以讲授为主,这样的优势在于能够更加贴近学生,实事求是地对学生进行教导。但是过多的理论灌输会让学生失去主体地位,从而影响学习的效果。因此,在新形势下,教师及时转变其教学角色势在必行。
利用多样的信息技术手段,教师在思政工作中变引导者为协作者,变教学中的权威者为生活中的陪伴者。这样的陪伴者角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教师的信任,还可以在非教学时间进行思政工作,将思政工作融入平时的生活,在无形中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