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开军 本文字数:2467
[摘 要]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微课也已成为现代高等教育过程中的重要载体。微课的出现对学生和教师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从学生角度来看,强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自身的学科素养;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可以明确学生的认知规律,改善自身的教学能力。高等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显著的学科,无论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还是对教师的专业发展都能产生正面影响,其价值与应用应得到高度重视与广泛推广。
[关 键 词] 微课;高等数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5-0140-02
新时期的高等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育与发展,落实基本的教学任务,并培养其创新意识。高等数学在现代也成为培养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是数学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从理论层次来看,将微课融入数学教育可以针对专业发展进行评估,并改变当前的教育现状,提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教研素质。
一、微课基本流程与课堂教学安排
(一)基本制作流程
对微课来说,衡量其质量水平的重要标准是对学生产生的价值与具体的学习效果,这也说明微课的制作需要立足学生的需求,站在学生的角度对内容进行规划。这一点在国外得到了深入研究,有相关资料表明国外的微课制作一般遵循四个发展阶段,即内容分析、内容设计、具体制作和微课应用。这一模型在国内的微课制作中同样得到了认可,在确定基本课题之后就可以以微课为基础展开教学设计,并做好资源准备与后期编辑,使用后再做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二)课堂教学安排
课堂教学计划中,我们应该先分析微课的发展趋势与高等数学教学的可行性,再结合当前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内容作为典型案例展开教学实践,必要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的形式来对教学效果进行测评。具体来看,我们需要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分析微课在当前教学中的构建模式,并按照研究结果分析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1]。
二、微课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框架研究
(一)课标内容与教材分析
课标内容与教材分析的重点在于确定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合理分析,教师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高等数学内容的细节,并贴合实际教学设计出合理的微课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微课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就应该明确教学资源的某些原则,包括有效性、科学性、人文性等。另一方面,由于微课内容简单且目的明确,且通常展现形式以5~10分钟左右的小视频为主。我们在实际的教学环节,在选择微课的数学资料时也需要注意数学资料内容的合理性[2]。
(二)微课设计模式
微课设计是整个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研究的重点环节。按照高等教育对人才的需求,我们可以围绕某些知识点与实际的教学环节展开教学,并通过这一方式解决当前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重点问题。具体模式可以分为解题、活动、讲授等。以最基础的讲授为例,是指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通过微课辅助,明确知识点中的重点、难点,了解知识点的深层次内涵。这些微课内容可以成为课前预习与课中核心知识学习的关键,并借助其价值重新构建数学知识层次,让学生以探究活动的形式来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核心素养。此外,其他微课设计模式还包括数学知识应用、数学文化主题内容等。
(三)微课教案
微课教案一般包括教材内容分析、教学目标确定、重点难点剖析、过程设计等,每个教学环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融合。基于此,我们可以确定微课在高等数学教育过程中的应用模板。
具体来看,微课教案的基本信息首先包括课前分析,即教材内容与学期分析,这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相关。在教学要素方面,则主要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与教学方法展开。例如在不定积分这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主要内容是求导的逆运算,且不定积分表示的是一组有关系的无穷多个函数,通过微视频可以更加生动、直观地了解所学知识,并在教师的合理指导下展开学习。实际上,我们从之前学习过的知識中,也可以明确学习目的,即有效掌握不定积分与原函数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掌握导数、积分、微分关系,,必要时可以通过与其他学生合作,进行问题探索,由此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四)微课具体制作与应用
一般来说微课会通过录制视频或截取视频的方式来制成教学资料,在制作好后,可以将其应用于线上和线下两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将已经制作好的微课资料上传,发布到相关的信息平台,包括班级微信群、官方网站、校资源平台、QQ群等,学生可以通过这些渠道获取教学资料,以此来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
实际上,对高等教育工作来说,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数学教学课程目标的一种集中体现,有基本的数学特征和关键信息,在学习和应用的环节逐步发展并巩固。学生在微课学习的环节中能够发展数学抽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学建模能力等。例如数学抽象能力需要让学生了解数学思想与数学原理,逻辑能力则锻炼学生在数学体系中的逻辑推理与思考表达等能力。
三、微课的具体应用方案
在这一部分中,主要阐述的是将微课融入高等数学研究中,分为计划过程、教学行动过程与反思总结的过程,这三个阶段相互独立但相互影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