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初中文言文教学低效现象的思考

2019-08-30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张月姝 本文字数:2464
  [摘           要]  时下,不少语文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时,受“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文言文教学往往出现了低效甚至是无效的现象。基于此,分析现象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    键   词]  文言文;低效;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5-0126-02
   长期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更多的是把课堂教学活动的性质定为教师主导下的“特殊认识活动”,此举更多突出强调了教师的指导行为,忽视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学习兴趣度以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一点,在文言文教学中表现尤为突出。
   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时,习惯把重点放在一些必考篇目上,让学生死记硬背,应对考试,其他篇目则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这些所谓“必考篇目”的思想性、艺术性也几乎被忽略,文言文的典雅美、凝练美被淡化。这种机械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怕学文言文,文言文教学的低效性不言而喻。
   一、文言文教学低效的表现
   (一)教学方法僵化
   在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就是没有对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能力进行分析,在教学过程中盲目地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缺乏针对性,过于死板,在教学中缺乏和谐的教学氛围,没有关注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的感受与能力、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合理地讲解,在此教学模式之下学生通过被动的方式进行学习,学习效率与成果不佳。
   (二)学生诵读淡化
   在语文教学中朗诵是较为重要的内容,也是传统教学模式中的重要内容。科学合理的朗诵可以在无形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可以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进而在无形之中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可以为学生今后的作文书写奠定基础。
   但是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教师缺乏对朗诵的重视,教师在布置作业过程中没有给朗诵预留足够的空间,仅仅通过盲目的背诵方式进行学习,占用了学生大量的阅读时间,学生通过死记硬背虽然可以背诵文章,但是缺乏对文章内涵的了解。
   (三)课外阅读弱化
   多数教师对教材中的文言的词汇、语法以及解释等较为关注,但是缺乏对文章内涵的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认为学习文言文仅仅是体征学生的应试能力与技巧的一种方式,在教学中没有深入挖掘文言文中教书育人的思想,通过刻板的文言文题目进行强化训练,加之文言文自身晦涩难懂,在此种背景之下,学生就会抵触文言文的学习,更谈不上文言文的课外自主阅读了。
   教师如果在文言文教学中传授一些学习方式,关注文章的内涵,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再深入理解文章内容,自主阅读思考,这样才可以在根本上加强对文言文的理解与感悟。
   (四)课件运用泛化
   在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通过板书的方式进行讲解,重点就是一字多义、通假字、倒装句以及古今异义等内容。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完善,在文言文教学中也逐渐应用了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师通过制作课件的方式讲解知识内容,文章内容较为新颖,但是在深入上来说,此种方式流于形式,通过大量的图像以及视频压缩了学生的思考空间,,学生在此种学习中无法感受到传统文言文的魅力与文本价值,过度应用多媒体教学模式会影响文言文教学。
   二、文言文教学低效的成因
   (一)教师因素
   1.文言文教学按部就班居多,课堂气氛沉闷。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学得枯燥无味。教师以“串讲”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教师文言文教学古今联系不够。大多以教参和应试需要设置问题为主,忽略文章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很少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大多照本宣科,忽视现代学生的身心特點。
   3.教师的作业设置缺乏创新,主要以读、背、抄写为主,使学生脑累、心更累。
   (二)学生因素
   1.现如今中学生,因文言文太过久远,对文言文这样的“老古董”,想说喜欢不容易,很少能体会出文言文词句的凝练美、含蓄美、典雅美。
   2.学生自觉性差,缺乏背诵方法,不愿背诵,即使是机械完成背诵,因为理解上的偏差,很难将背诵结果长时间予以巩固。
   三、文言文教学低效的解决对策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韩军老师曾说:“没有文言文,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新课标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要求十分明确,不难看出文言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的位置。因此,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好地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便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审视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低效行为,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始终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反思教学问题与不足,探究合理的教学模式,才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结果。
   (一)别开生面的导入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好一节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好文言文,对发展中华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自身的引导作用,强化教育职能,综合文言文的具体状况,合理地进行导入,这样才可以快速地抓住学生的吸引力,提升教学质量。在文言文教学中,常见的导入方法具体如下:
   1.运用背景材料中有关事件导入。
   2.运用课文有关事件导入。
   3.运用和课文相关科学知识导入。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