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职业院校新教育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2019-08-30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刘海宁 本文字数:2688
  [摘           要]  数学的产生与发展、学习与传授都是人类的活动,它从来都不应该被考虑成是一种固定的和已经终了的数学教育理论。因此,数学教育的发展应该注重与生活相联结。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机会或者活动,与生活相联结,赋予数学意义,以便再创造数学知识,做有意义的数学。当今社会迫切需求的是劳动型、技能型和创新型的劳动大军。新型岗位用人单位更看重从业人员的再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但现行职业院校不论是从教育内容,还是从教学形式,甚至是教學理念上都远远与现实需求相脱离。社会的巨大需求和职业院校贫乏的优秀人才造血能力有巨大的落差。传统教育也必然受到很大的冲击,教学的许多环节都有改进的可能。
  [关    键   词]  新教育;数学教学改革;创新人才的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LIFE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5-0132-02
   一体化教学改革、产教融合、工学结合、学徒制、双元制等教学实践改革在职业院校开展得如火如荼,新教学模式改革一时间成为职业院校主要教科研的活动内容,教改也成为体现一个学校创新能力提升的磨刀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各类学校无论是知识教育还是技能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都存在很严重的务虚行为,注重教学的短期效果,轻视人的长期发展。数学教育的本源是对人各种能力的培养,能力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实践练习和领悟。传统教学理念和方式严重制约着学习者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学习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旧式思维的教育研究者和实施者的思维惯性更是教学改革推进的阻碍。发达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也只让小范围的人受益。长期滞后的数学教育方式已经严重地制约着社会对劳动者质量和数量的需求,数学教育在职业院校逐渐占据可有可无的地位。所以,职业院校的数学教学在多种外部、内部因素的促进下不得不进行脱胎换骨式的变革。
   一、职业院校新教育的改革是当代社会生活、生产的需要
   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指出:当下以及今后社会迫切需求地是劳动型、技能型和创新型的劳动大军。生活中科技成果不断地转化为生产力,体力劳动集约型工作岗位人工逐渐被机器和机器人代替,新型岗位对人员的要求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用人单位更看重从业人员的再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但现行职业院校不论是从教育内容,还是从教学形式,甚至是教学理念上都远远与现实需求相脱离。社会的巨大需求和职业院校贫乏的优秀人才造血能力是一个巨大的落差。
   职业院校的建立初期是以技能培训、素质教育为主体的。教员大多是从工厂、企业聘请来的一线骨干员工和管理人员,他们有着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他们给学生教学内容直接,学习的目的明确。这种教学模式有一定的效果,有些像德国的学徒制,就是没有工厂与之相互配合。这种模式更重视动作技能教育,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的教育没有主动的、系统的、科学的相互组合,对数学水平的要求很低,实践与理论相联系不足。当时社会生产力低下,劳动技术、生产机器更新慢,创新需求不迫切,学员学会某项技能就可以在岗位上长期运用,不需要做太大改变和再学习。而如今终身学习已经成为社会对人们普遍的要求,数学学习则成为人们再学习的最大障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知的改变,大学教育成为主要的教育资源。职业院校的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开始偏重理论化,没有趁机将实践与理论结合,只是单纯地将应试教育的理论课照搬过来提升分量,而原本占主要地位的技能教育渐渐式微,加上学生质量下降,教与学动力不足,职业教育进入寒冬期,许多职业院校寻求转型。古往今来,永恒不变的就是变化,一个事物一旦固化太久,必然导致落后。
   二、科学技术的发展给职业院校新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更多、更先进的手段和途径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生产技术和工具不断更新,而且更新周期越来越短,信息化、可视化、网络化、全球化、人性化的发展改变着我们身边的每一件事,影响着每一个人。传统教育也必然受到很大的冲击,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改进的可能。生活在现代科技中的年轻人对传统教学方式感到枯燥和乏味是必然的。教学改革也是顺应时代需求的必然结果。
   对教学形式而言,从2012年开始,慕课还是个新名词,现在网络课程如野草般野蛮生长,PPT已经成为常规工具。教育信息化2.0如火如荼,社会再教育、终身教育已经成为各级学校,包括职业院校的新的工作重心。六年过去了,慕课虽然没有像开始人们预期的那样成为颠覆传统教学模式的新教育模式,但慕课已然改变了人们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看法,为教育工作者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为生活重塑教育》一书中介绍了“LIFE教育创新”项目,这是一个研究、倡导和行动的跨界合作公共平台。它旨在展示自下而上进行的教育变革的力量,反思教育问题,并寻求创新性的解决方案。许多学校和个人自发地对新型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和实践,正是这些零星的、散漫的、自发的、弱小的新学校和新教育的出现,昭示着季候演化和潮流转变的信息。其背后,是一场正在孕育之中的即将席卷全球的教育风暴。
   在中国,实现新教育转型这一目标要极为困难和艰巨,长久以来我们面对的是背负已久的“三座大山”:我们不仅要改变19世纪的“教育工厂”,而且要改变延续1300多年历史的科举教育传统,还要改变20世纪50年代移植过来的苏联高度集中、计划的教育管理体制。正因如此,在依然坚固的大一统教育体制的边缘,,这些“闲花野草”的发芽、生长,就格外令人感到震惊和欣喜。不同体制、不同类型的学校基于不同的理念和文化资源所做的文化创新,虽然有着不同的操作路径,但在一定程度上都改变了教育实际。教学探索中所获得的教育、教学经验具有一定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普适性。无论成败,教学探索的反思也为后来者找出了改革的困难所在,也提供了新颖的教学思想。21世纪教育研究院有两个口号:“学在民间”和“教育因你而改变”,强调的就是这种自下而上、自主自发、基于每个人的主动性的草根力量。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