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语文特色示范课堂走文化自信道路之古为今用

2019-09-06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陈艳玉 本文字数:2830
  [摘           要]  基础写作是小学至高中阶段的必修课程,是从事应用文写作和文学创作的基础技能。基础写作包括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三大板块。旨在通过利用古典诗词搭建基础写作框架,达到学会快速、轻松提高基础写作能力的目的,从而增强学生走文化自信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关    键   词]  古典诗词;基础写作;提纲挈领;写作能力;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5-0286-02
   每次作文课都会造成民怨沸腾、怨声载道。学生虽不至于揭竿起义,但看他们陷入苦坐苦等苦思苦想、愁纲愁领愁情愁理的水深火热之中,我的心在隐隐作痛。作文真的让他们如此恐怖?那么,又该怎样帮他们摆脱这种苦不堪言的困境呢?
   多年的教学摸索让我深深体验到对症下药、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如何提高学生的基础写作能力?除了平时素材的积累和整理,更重要的是激活这些素材并为我所用,成为自己的东西,也就是怎样做到活学活用?我认为关键是要传授给他们一些行之有效的作文套路,把大脑里储存的素材对号入座有机串联起来。虽说文无定法,但文章的思路、结构框架,却可以充分利用诗词来提纲挈领,构建文章雏形,再通过修辞润色来精雕细琢,从而达到快速、轻松的写出富有思想美、意境美、语言美的艺术佳作。
   中国是诗词的国度,其中唐诗宋词是我们华夏民族的精神瑰宝,是人类文明的骄傲。它们题材宽泛、众体兼备、格调高雅,每一首经典诗词都彰显出人生的真善美,每一首经典诗词都是作者自然智慧和人生智慧的结晶。尤其是中国的古典诗词,古典诗词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因此,借用诗词来构建文章结构,无疑是从事基础写作的一条便捷、特效、高品位的途径。
   如何传承和借用中华诗词文化,把这几千年的文化精髓学以致用,化成我们提高基础写作能力的神器?方法很简单:就是背诗词、解诗词。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我说:“腹有诗词文自通”,诗文本一家,能诗必能文!
   小时候我写作文时就有一个秘密绝招,准确来说应该叫懒人烂招。确实挺管用,当之无愧是写作捷径,那就是轻松记背短小精悍的诗词。等到作文时就拿它们来立意、布局,再进行扩写延伸或模仿改装,省了好多时间去拟题和提纲挈领。为什么?因为每一首经典诗词都有出色绝伦的立意和布局,都有一个个活生生的、高风亮节的灵魂在召唤和激励着我们。有些诗词中的句子可以直接用来做文章的标题,整首诗词的内容可提示我们怎样行文。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基础写作三大文种如何套用诗词来提纲挈领、华丽转身、轻松快速成文的秘绝。
   一、记叙文与写景抒情诗的共同点——以情感人
   写记叙文时我们可以套用写景抒情诗。写景抒情诗是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诗人热爱自然景观或不满黑暗现实,常寄情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来寄予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作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予在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写景抒情诗要么大气磅薄,要么细腻如丝、风格万千、清新自然,常给人身临其境又超越其境的美感,那种亦真亦幻的神秘之美,惊艳了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而记叙文的写作目的是最终达到“以情感人”,两者目标一致,只是表达手法不一样而已。诗歌以凝练精美、浓妆淡抹的艺术语言和空灵深邃、迷离扑朔的天上人间意境来感动读者。记叙文是要通过好人好事、好情好景来表情达意。因此,记叙文与写景抒情诗同宗共源。每一首写景抒情诗都可以演绎成一篇篇美轮美奂,情景交融的现代文佳作。
   如写登山游记,我们可套用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来搭建所有登山游记类文章的雏形。这首诗全方位展示了庐山变化多姿的奇景伟观,又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该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简单理解:前两句用移步换景法,写登山的所见所闻(即登山的整个过程),后两句写所感,画龙点睛,升华主题。化用时可根据登具体山的具体景观,围绕文章主旨,多角度写景抒情,这是比较完整的套用模式。如,职业基础模块中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就是采用定景换点和定点换景的描写方法。
   当然,真正写作过程中,我们只要借用一两句诗句就够用了。如,王勃《滕王阁序》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足够我们美美地借用写上千言万语了。诗句中落霞、孤鹜、秋水和长天四个景象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宁静致远、和谐又富有动感的画面。即使我们没能身临其境,也可以借助诗歌浮想联翩,所谓“联想展翅笔生花”,一点都不假,要想妙笔生花,通过记背诗词培养由此及彼的联想能力和超凡脱俗的想象能力,是有效提高记叙文写作能力的方法之一。化用诗句来选取景物可以规范学生取景的和谐性和情感的统一性。最近,我为了强训学生学习情景交融的技巧而布置作文“秋色·秋思”,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色来抒发自己的情思,用景物来代言他们的喜怒哀乐。结果好多学生选取的景物来自一年四季,情感的抒发涉及酸甜苦辣,三滋五味,杂乱无章。好一点的文章也只是为了写景而写景,顶多抒发对秋天的喜爱之情,未能抓住秋天的景物特征来抒发对自然、对人生的感悟;未能借“秋思”“秋色”点睛升华主题,文章少了灵魂,实在可惜可叹!所以,借助经典诗词构建文章框架,可以帮学生走正道,少走弯路和歧路。
   二、议论文与咏史感怀诗的共同点——以理服人
   咏史感怀诗是以历史为客体来抒写主体情志的诗歌。咏史感怀诗大多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諷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它跟基础写作中的议论文比较接近,都是为了阐述某种看法或观点,借古论今,有感而发。我们比较熟悉的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作者有志报国却壮志难酬,当历史与现状,理想与现实出现巨大反差,人生处于低谷时,诗人自解自慰,潇洒从容面对人生。这种人生大智慧,用我们今天最流行的的话就是:“宝宝心里苦,宝宝不说,宝宝哭着笑!”当今社会年轻人承受挫折的能力特别弱,特别是在求学、职业、创业中碰到挫折时,如何正确面对,这是人生一辈子的立意,不管作文做人,我们都要好好学习苏轼这种乐观豁达的人生大智慧。文为心声,善于取材立意,文章能高屋建瓴者,其人定有大作为,必成大器。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