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ICU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

2019-09-27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刘艳艳 本文字数:2512
  [摘           要]  目的:讨论对ICU中的气管切开患者应当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对其效果进行比对分析。方法:选取兰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近三年气管切开术患者100例,告知患者并经家属的同意,根据临床实验中的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均分为两个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主要有细心观察、无菌操作护理、由生理盐水配置的湿化液进行持续气道湿化护理,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按需吸痰等。观察组患者于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多种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环境护理、气管切口护理、吸痰护理、口腔护理、鼻饲护理、无菌护理、体位护理、光子治疗等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的总效率为98%,相比较对照组患者88%急救效果更佳,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负面情绪自评量表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伤口感染、皮下气肿、脱管、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气管切开吸痰护理中1周内护理工作量小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2%)显著低于对照组(1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口腔护理总体效果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气管切开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环境护理、气管切口护理、吸痰护理、口腔护理、鼻饲护理、无菌护理、体位护理、光子治疗等护理干预,能够减少患者并发症、降低死亡率、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减少患者不良心理情绪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关    键   词]  ICU;气管切开;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9-0188-02
   气管切开是ICU科室通过切开患者颈段气管,放入钛质金属或硅胶气管套管,以解除各种原因造成的呼吸困难、呼吸机能失常、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的一种常见手术。气管切开是一种急救手术,该手术让患者的气道和外界相通,降低了呼吸道防御能力,很容易受外界细菌的影响发生感染[1]。气管切开术后引发发声功能丧失、切口感染、口腔感染、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等多种并发症。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对预防和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很大的医学研究意义。
   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ICU气管切开患者感染的发生是当前医学临床研究的重点。经过大量临床验证,针对气管切开患者采用更加优质的综合护理措施进行人为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
  术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可以考虑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本次临床实验通过采取9种护理方法,然后对各类护理方法出现
  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得出通过这9种护理干预措施对术后患者
  产生的影响效果。
   一、資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近三年气管切开术患者100例,告知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征得他们的同意后,根据临床实验中的随机分组方法分患者为两组: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30例,有女性20例,他们的年龄段为18~65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6.5±7.4)岁。其中有20例为脑水肿患者,有11例为喉梗阻患者,有12例为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患者,其他患者7例。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30例,有女性20例,他们的年龄段为16~70岁,患者平均年龄为(45.2±6.5)岁。其中有19例为脑水肿患者,有12例为喉梗阻患者,有12例为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患者,其他患者7例。针对上述患者的基本概况(性别、年龄、病例、其他疾病等)信息数据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主要有细心观察、无菌操作护理、由生理盐水配置的湿化液进行持续气道湿化护理,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按需吸痰等。采取气道评估方法,对患者进行气道评估。病房每日早晚分别进行紫外线消毒,每次要求30分钟。按照规定做好床位的安置,病房要求安静、干净、整齐、持续通风。按照患者的需要进行吸痰,每隔2个小时要为患者翻身叩背1次。同时通过床上卧位活动、站立运动等方式加强患者肢体功能锻炼。观察组护理方法如下。
   1.心理护理。采用语言交流之外的方法,提供文字书写手段与患者进行双向沟通,了解患者的内心的实际需求;采取护理心理学方法缓解患者心理行为问题,帮助患者始终保持相对较好的
  身心状态。
   2.环境护理。尽量减少患者家属或社会人员在病房内走动,严格做好家属隔离措施,并且对病房内进行每日的消毒及空气湿
  化,做好地面的湿式清扫工作,病房噪声要求保持在38dB以下,温度保持在22℃,湿度保持在50%。
   3.气管切口护理。当患者发生感染时,需要对患者气管切口采用严密观察,实时观察患者的伤口感染程度。首先,根据患者痰液粘稠度和颜色等情况,进行呼吸机湿化氧疗;其次,要每天2次为患者更换切口处的纱布垫,痰多时要提升更换的频率。同时根据患者切口周围皮肤感染情况应用5%碘伏或过氧化氢进行消毒,每日两次消毒。采取切口护理措施,避免患者切口出现恢复不良、再次发生感染异常情况。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