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麦炎东 本文字数:2615
[摘 要] 课程体系改革是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就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作为国家示范专业建设,探讨在工学结合背景下“校企共育,能力递进”的中级技能型人才培养。
[关 键 词] 工学结合;校企共育;能力递进;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9-0152-02
我校汽修专业教学改革之前主要是以“学科体系”教学为主,而在示范校建设期间,汽修专业教学改革主要是以“行动体系”为主。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在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发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强化实践教学,重视职业素养养成,充分体现职教课程的特色。创新教育教学内容,实现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深化教学内容改革。以下谈谈我校汽修专业在课程体系改革中的一些做法。
一、课程体系改革的实施背景
为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企业科技创新对中级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我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方针,面向市场和企业,科学设置专业,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在借鉴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和课程开发方法的基础上,立足我校和区域经济的实际,整合现有教育资源,不断探索和改革创新,形成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校企共育、能力递进”课程体系,提高了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质量,为培养适应区域经济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二、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目标
课程改革是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我校汽修专业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在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发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强化实践教学,重视职业素养养成,充分体现职教课程的特色。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要实现四个融合:(1)专业能力与岗位能力相融合;(2)课程标准与企业标准相融合;(3)课程内容与岗位任务相融合;(4)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融合。
三、课程体系改革的工作过程
(一)机构建立
课程体系改革建设伊始,我校聘请了行业专家、企业专家及课程专家,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对专业教学改革进行总体指导。参加了由市教育局牵头共建的市职教集团。学校成立了由校领导、专业骨干教师、企业专家、课程专家组成的课程开发组,按照计划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开发。
(二)工作过程
课程体系的改革分三个阶段分步推进。
第一阶段,课程体系构建
首先对开平市及周边区域进行了企业调研,针对汽车维修企业进行岗位分析,了解了毕业生从事的岗位群、岗位能力需求情况、学生成长历程、企业经营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其次,聘请了企业实践专家召开了“实践专家访谈会”,根据岗位进行了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和提炼。将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类和梳理形成了相应的行动领域。最后,对行动领域进行教学化加工和反思,根据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际情况,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校企共育,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
第二阶段,课程开发与实施
首先是根据课程开发阶段成果,由学校本专业进行教学设计,主要包括:(1)按照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和典型项目工作要求,制定专业教学实施方案;(2)按照项目教学的要求对课程标准进行分解、细化,选择合适的载体,确定学习课题,对每一学习课题进行教学设计,并根据教学设计开发相应的教学资源,为实施课程教学做好准备。其次是课堂教学实施,学校组织专业教师团队,采用理实一体的方式完成新课程的课堂教学。
第三阶段,课程评价与管理
主要包括学生学业与教师教学的效果评价和教学管理,建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业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教师参与课改、提高教学效果的课堂教学评价制度,建立、完善与新课程实施配套的教学管理规范,保证新课程的有效实施。
(三)课程体系的特点
课程体系的改革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业评价等方面具有如下特点。
1.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课程目标
行业、企业要求技能型人才应具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任一线职业岗位工作的能力,即综合职业能力,包括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含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力图从根本上解决学校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相脱节的问题,以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岗位)工作应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要求为基点来设计课程目标,并使课程的定位与目标、内容与要求、教学过程与评价都落实在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上。
2.体现了“校企共育、能力递进”的设计思想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中的课程实施场所包括学校和企业两个地方,体现了校企共育;在课程的整体设计和排序上体现了从简单到复杂,从“新手”到“熟手”,从“熟手”到“高手”的人才培养过程。
3.构建“理实一体化”的项目教學课程体系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以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专业课程设置,按照企业工作过程设计课程关系,以工作任务整合理论和实践课程内容,构建了“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的课程体系。这样既保证了中职教育职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要求,同时给学生留有自主发展的空间。这种课程结构既考虑到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统一性,又兼顾到各校办学的特色差异性,体现了规范性与灵活性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