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宇子 本文字数:2931
[摘 要] 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高职院校的一个重要教育目标,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具有更多的可能性,而在进行融合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也需要多方面的参与。
[关 键 词] 产教融合;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1-0066-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人才的创新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个背景下,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产教融合是一个新的教学方式,就是把产业与教育相互融合,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模式对提高高职人才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就需要对此进行研究,让其在实践中发挥作用,把效果最大化,让学生真正从中获得能力的提升,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要求而提升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
一、产教融合的含义与优势
“产”是产业的简称,“教”指的是教育,产教融合这一概念基于产业、教育是两个部门的相互合作。产业的内涵很广,本文所说的产业是指一切从事物品生产和提供服务的单位[1]。产教融合是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接触到实际的场景,是一种实践式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产教融合把产业与教学紧密联系起来,把企业与学校相互联系起来,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与提高专业教育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其优势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专业知识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一定的经济来源,为學生勤工俭学创造条件,让学生在企业的工作中获得知识与经验,了解工作中的知识,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中获得实践经验,对促进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2)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高职教师大都是大学毕业以后就进入高职院校教学,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实际应用能力比较弱,而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可以让教师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具有积极作用,增强了教师的实际应用能力,这对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具有促进作用;(3)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实际应用型人才,而产教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出一批有创造力与创新力的技能型人才,为当地企业注入新的活力,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业务水平,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4)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的水平,产教融合可以克服普通职业教育形式化的问题。部分高职院校只是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项硬性任务完成,在课程大纲、教学方案和教材的选择及征订方面并没有高度重视,由于院校内部缺少专业化相对成熟的创新创业教育机构,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形式主义倾向比较明显[2]。所以产教融合可以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水平,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途径研究
虽然产教融合基地有利于提升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但仍然需要高职院校采取得力举措,充分利用产教融合基地创造的有利条件,最终使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提升变为现实,乃至超出预期[3]。在进行产教融合的时候,也需要在教育过程中实行有力的措施,把产教融合作为一种有利的教学方式,努力提高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与专业知识能力。
(一)提高院校培养能力
高职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主要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目标是培养一批具有高等教育知识且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的人才。在进行产教融合的时候,我们需要牢牢把握住这个教育目标,任何的产业融合措施都必须是为了完成这个教育目标,只有牢牢抓住这个目标,我们才能在产教融合中不会迷失方向,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那么在教育中就要采取多种方式来提高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产教融合能够把实践与教学相互融合起来,这样就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另外,提高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能力也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在教学中也要注重这个教育目标,坚定这个教育目标,采取各种措施来实现这一教育目标。
(二)推动教学课程改革
要提高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能力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水平,就必须推动教学课程的改革,促使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的联系水平,努力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促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得到新的启发点与思维发散点。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也应依托产教融合而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职业教育下的专业课程协同共建,形成融职业技能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为一体的综合型课程体系[4]。如为了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有的高职院校会开设专门的创新创业课程,让学生进行专业的创新创业能力学习,但是这些课程一般都会缺乏一定的实践意义,在进行课程改革时,就可以把专业教育融入创新创业课程中,不是取消开设创新创业课程,而是把创新创业课程的知识融入专业课程教育中,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思考如何利用这些专业知识进行创新创业。当然,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也会寄托于产业之中,所以学生更是有机会在实践之中获得创新创业的灵感,而这就需要高职院校进行有利的启发,给予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相关培养。
(三)开发相关课程
要把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那么高职院校可以专门开设一系列的课程,根据不同的专业开发不同的课程。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实现创新创业课程全覆盖、分层次和差异化的教学目标[5]。把这一系列课程作为一种专业的必修课或者是选修课,实行学分认定,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而这一系列的课程都应该是根据专业来教学,而不是一门泛泛而谈的理论课,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实践,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还可以让学生到企业中进行观察学习,对企业中存在的问题或者是有什么创新的地方提出自己的方案,然后交给企业决定,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与专业知识能力结合起来,而且提出解决方案,具有实践意义,而不是只是停留在设想阶段,这样就会使学生在课程中重视实践,而不是只会纸上谈兵。在这种课程中,还可以利用课程的便利性,提出某种实践项目,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设置奖项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组建起社团、小组等组织,让学生把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融合起来,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激情,进而促进学校创新创业风气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