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红志 本文字数:2522
[摘 要]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中职体育教学中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下,通过体育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导引学生建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同时获得较强的心理素质,实现身心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思维活跃、身心健康的技术型及实用型人才。首先分析中职体育教学的现状,之后对创新教学理念下的体育教学方法与实践进行相关探究,希望相关观点及建议能够为我国中职体育教学改革做出些许贡献。
[关 键 词] 创新教育理念;中职体育;教学方法理论;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1-0138-02
创新教学理念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以及综合能力。在创新教学理念下,需要中职体育教师运用适合性策略对教学方法与实践策略进行创新研究。将心理素质的培养与提升融入体育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逐渐形成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
一、中职体育教学的现状
(一)对体育课程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首先,从表面上看应试教育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事实上,其影响依然存在。大部分学校都将升学率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而对中职学校来说,看重的是专业课程教学,因为其教学成果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就业率。这就导致中职学校在设置体育课程时与专业课、文化课之间的比例严重失调。这一现象在毕业班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体育课甚至随意被专业课和文化课所占用;其次,学生和家长对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也缺少足够的认识。对学校体育课时安排较少,学生和家长不但没有任何异议,有些家长甚至认为体育课会占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的时间,进而支持学校的做法。但是,不论是学校、学生还是家长都忽略了“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这个道理。唯有通过体育锻炼才能帮助学生实现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使素质教育改革得到有效落实。
(二)体育教学方式存在诸多漏洞
我国目前的中职体育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传统,难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习兴趣。很多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再到中职阶段,所接受的体育训练内容大致相同。对他们来说,早就对体育课失去了兴趣。究其原因,一方面,因为学校对体育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因为教师自身对体育教学的目标理解不透彻,未能从体育教学的实际作用出发对课程内容进行规划设计,,导致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和重要性大打折扣。
二、创新教学理念下中职体育教学方法与实践策略分析
(一)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引导式教学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往往都是教师在课前就准备好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只需要听从教师的安排,按部就班地完成学习任务即可。从表面上看,学生确实掌握了运动技巧,但事实上,早已对体育课产生了厌烦之感,更谈不上浓厚的学习兴趣。当前的教学理念需要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制定教学策略,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逐渐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体育教师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每一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因材施教策略的全面实施提供参考依据,全面推进差异化和个性化教学。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教学当中,逐渐体会到体育锻炼的乐趣,认识到体育教学对自己的重要意义。在新型教学模式下,教师要优先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了解每一名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水平及兴趣喜好,并以此为基础,启用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实施差异化教学,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同时,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与提升,培养参与体育锻炼的自信心,从而更好地参与体育教学活动。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方向与教学重心。因此,教师必须结合当前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这一目标的制定要帮助第一名学生构建起能力框架,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教师所制定的教学目标,要尽量与生活实际相关联,这样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又可以帮助学生利用好课余时间开展体育锻炼,还不会造成过大的学习压力,可谓一举多得。体育教学目标一经确定就要围绕着这一目标制定出相应的课时目标,使课时目标更加具体化、科学化和人性化。例如,教师在制定课时目标时,要对每一名学生个体差异、體能水平、接受能力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将各方面能力素质相近的学生划分成一组。最终将全班学生划分成若干个教学小组,再针对不同级别制定出差异化的教学方案,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既要关注个体差异,又要统筹全局,针对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全体学生都要达标。而在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之外,教师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拓展训练,制定出具体的、层次化的教学目标与课时目标,再决定采用何种教学手段与教学策略。对学生来说,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与提升,避免整个学习过程陷入盲目和随意的状态。在实施差异化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育课堂很有可能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一部分学生在中长跑训练,另一部分学生在进行球类训练,还有一部分学生在进行竞走训练等。正是这样的一种状态才能提高全班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使学生的个人专长有所发挥,从而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情绪,使学生以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体育课堂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