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兰新荣 本文字数:2512
[摘 要] 在中职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并且很快接受教学内容,通过教师对案例的分析,给学生传达内容的来龙去脉;案例教学法还有利于学生充分理解知识。
[关 键 词] 案例教学法;中职;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1-0144-02
对学生来说,一些枯燥乏味、与实际不相符的理论知识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教学的无趣,学习效率也不会很高。由哈佛大学创造出来的案例教学法经过了一段时期的实际应用,已经收到了很多国家和学校的认可并不断向外推广。作为一种能够让学生和老师共同参与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能够将有难度的问题提出来通过实际的分析得到解决,更能够让学生把收获的知识进行真正的内化并且高度整合到一起,学生能够多掌握一项解决问题的技能,很大程度上缩短了教学与实践两者之间的差距。
一、植物生产与环境的课程分析
(一)课程的地位及作用
这门课程的重点是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环境两者之间的联系,通过观察,我们了解到一些能够影响环境发生变化的影响因素、变化机制、人为调控的手段以及原因。这门课程将生物学、物理等相关学科作为基础,进而完成农作物生产技术、蔬菜生产技术、林果生产技术、园林植物生产技术、花卉生产技术、苗木生产技术、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等有关的课程学习。植物生长与环境在中职阶段有着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也是我们目前需要思考的。
(二)教学内容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实际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參与讨论,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的角色。
(三)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这门课程,希望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植物本身的结构,牢记不同的植物所需要的生产与土壤环境、生长环境(水、温度、湿度、光照程度),还有植物在生产过程中肥料所产生作用之间的关系,很好地理解环境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2.技能目标
学生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如对植物生长环境的监测技能,其中包括对土壤的监测、对空气的监测等,主要是为了能够在专业技能之下让植物的生长得到保障。植物生产环境的调控原理作为基本原理将其应用在实际中也是有必要的,如在种植的时候先耕松土壤再种植。
二、案例教学法在课堂上的应用
(一)课前准备
老师在上课前会准备好以下几个环节:首先,对案例材料进行仔细研究设计并且通读案例,所选择的案例要考虑到是否符合实际和学生的学习要求;其次,需要准确判断所展示的案例是否存在分析的序列,可能存在一种或者多种,也要确定学生对案例进行学习时的分析序列;接着,所选取的案例一定要在课堂上有可分析性,案例中的重点一定要让学生意识到并且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然后,让学生清楚地明白什么是自己需要掌握的、欠缺的,如果是比较麻烦的案例,就由教师进行适当引导,从而增强学生对不同案例的参与;最后,以上述准备为基础写出详细的学科教案,这样能够反映出老师组织教学的方式,提问学生的问题也会比较明显。
(二)课中实施
1.案例引入
在学习“植物的生殖、衰老和脱落”时,引入这样一个简单的案例:我市是水蜜桃之乡,每年的7月至8月是水蜜桃的上市季节,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同时它也是我市林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目前有些品种的水蜜桃形、色、味、香大大不如以前,改良这些品种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有一次一位果农偶然发现一棵桃树上只有一个枝条上结出的桃子既大又甜,水分含量也很充足,而且果形、颜色均不错,如果要较短时间内大面积推广栽培此优质水蜜桃,怎么办?请你帮助设计方案,,推广种植此优质水蜜桃品种。
2.案例讨论
根据上述我们提到的案例,学生进行讨论的时候会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水蜜桃在生长过程中会出现质量退化的现象?如果你作为果农,接下来需要做哪些工作?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具体运用了哪些生物知识?同时还需要提供备择方案,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写在纸上,如植物发生退化的原因(如无性繁殖、功能丧失、栽培管理、技术等)和应对的解决方法有哪些。
三、案例教学法在应用中存在的误区
(一)什么是案例
首先要明白案例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举出一些我们听过或者真实存在的事实来表明自己的观点,会更具有权威性,也会让学生更清楚其中的意义。这样的“故事”有明确的时间、地点、人物、背景、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等,而不是一个很简单的事例。案例可能是模拟的,甚至是人们虚构出来的,因为这种教学方式最主要的不是让学生对其真实性感兴趣,而是要通过案例分析找到其中突出的问题,让学生走进“故事的现场”,身临其境地解决问题。
(二)谁选择案例
在教学的时候,案例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教材自带、教师设计、学生编辑,这三种案例虽然都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但是都会引起一定的讨论。一定要选取符合时代、追踪热点、能够引起社会讨论的案例,这样才能够对“冲突”进行有效的讨论,也能够掌握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