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佐英 本文字数:2866
[摘 要] 我国历史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新时代背景下,创新教育已成为教育领域的主流,中职历史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向学生传授知识,也是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中职历史教学具有复杂性,包含着丰富的哲理与思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是中职历史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根据当前中职历史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与同仁共勉。
[关 键 词] 历史教学;创新意识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0-0178-02
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是我国近年来教学的主要方向,时代在不断变化,对创新性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带来生机与活力。中职历史课主要是为了培养中职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实践教学中,历史教师将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融于历史课程教育中,潜移默化地使学生传承我国优秀文化,并不断地进行完善与弘扬,将学生培养成当下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因此,当前中职历史教师应当树立责任意识,将创新观念融入教学活动中,进而以创新教育理念开展历史课堂教学,全面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品质,为学生将来更加适应社会竞争提供强力支撑。
一、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历史教学的本质是进行人文教学,我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这些富有创新精神的珍贵精神遗产为我们提供了不竭的创新教育资源。历史是有效地向学生展示我国人文精神的重要学科,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底蕴,也能升华学生的思想境界。当代,世界格局不断发展变化,创新需求增长更加突显,将历史教育与创新思维相结合,既是时代的必然需求,也是我国教育水平不断发展的重要体现。将创新意识观念渗透到历史课堂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有助于中职学生形成意识观念。学生通过对历史的学习,了解我国丰富的历史典故,接触文化故事,从而培养学生独立的意识,健全学生的人格,将当下的时代责任感与历史相结合,开拓学生的思维。其次,有助于中职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我国是一个历史大国,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有着别的国家难以比拟的文化优势。历史是将我国文明进行压缩体现的重要学科。学生在进行历史学习的过程中,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情况,以新的眼光看待我国的发展历程,从而增强学生对国家的认识程度,树立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深刻了解我国现在的繁荣富强来之不易,增强对祖国的热爱程度和民族自豪感。最后,通过历史学习,能不断了解世界文化的差异,培养中职学生的开放创新意识。各国的文化是多种多样的,中职学生在进行历史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深入了解我们国家的优秀文化,还能了解其他外来优秀文化,认识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从而打开眼界,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自主创新地学习成长。
二、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
(一)创新课堂提问方式
一直以来,中职历史课堂存在着一些弊端,上课方式大多是以“填鸭式”的教学策略为主,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单方面进行历史知识点的讲解,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活动,很多学生甚至已经错误地将历史课程认为是死记硬背的课程,没有体会到历史学习存在的美感,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更是无从谈起。在创新教育主导的中职教育教学中,历史教师须转变教学观念,彻底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提问探究教学中主要起引导者的作用,着力加强历史课堂教学的互动性,活跃历史课堂的气氛。同时,运用提问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互动,将创新意识培养贯穿于整个历史课堂中,教师需对课堂提问进行设计,力求提问可以有效营造浓厚的教学氛围,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问时,教师要捕捉学生的思维兴奋点进行提问,只有这时提问,才会有效地将提问与学生的思维进行密切衔接,,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学生回答问题遇阻时,教师要做好引导,切忌不能责备学生,而应该进行必要的提示,对历史知识进行内涵与外延的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提问所涉及的知識,从而全面正确地回答问题。需要注意的是,中职历史课堂利用提问这种课堂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以鼓励为主,要开展过程性评价策略,提问要根据实际的学习内容进行引申,不仅仅要进行知识点的提问,更应当设置新颖的问题情境,力求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进行“百团大战”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对抗日战争时期“反扫荡”那段历史深入了解,然后再向学生提问:百团大战对于整个战事的影响是什么?百团大战到底该不该打?假设自己生活在那个年代,你作为八路军的一员会如何做?生在现代的我们,作为中职生,我们每个人今后应该如何学习才能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出力?通过一系列的提问,从而引发学生深切思考和讨论,使课堂气氛热烈起来,学生在进行讨论的过程中,互相进行交流,从而会以新的眼光看待历史问题,达到了创新的目的。
(二)创新课堂授课方式
将创新的理念与传统的历史教育相结合,必须要打破传统的上课形式,以新型的课堂模式为学生传道授业。教师在授课时,应当结合课堂的实际需求和中职学生的水平,将创新性的观念进行融合,使上课的方式更加新颖有趣,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与教师所传授的内容产生共鸣,方能达到创新的目的。当下科技设备不断发展完善,与教育工作进行了高效结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使用新型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向学生播放视频短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有效地将书面上较为枯燥的知识进行生动的转化,使学生在影片的带领下了解历史事件,学生像看历史电影一样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结合声情并茂的多媒体视频所呈现的历史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创新,学生的思维活动会更加活跃,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会事半功倍。例如,在讲授八国联军进北京相关知识时,让学生理解侵略者对圆明园的破坏,引导学生的思维拓展到历史文化方面,深刻理解圆明园不仅是一处建筑,更是文化。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圆明园复原的影像和实际中的断壁残垣,在强烈的对比之下引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斗志。再如,在讲述我国伟大的“四大发明”的过程中,可以向学生展示四大发明的发展历程,在当下社会发展成了什么面貌,从而深刻了解古人的智慧。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拓宽学生的视野,带动创新思维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