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凰 本文字数:2742
[摘 要] 伴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学手段日新月异,微课是在新时期科学技术发展带动之下,教育事业紧跟时代发展潮流而逐步形成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针对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学习目标和知识的重难点不明确、课后练习缺乏针对性指导等教学现状,制作微课,微课以其短小精悍、生动易懂、方便快捷的优点,作为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应用,在中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 键 词] 微课;基础护理技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0-0152-02
护理学基础是培养具备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实用型人才的一门课程。学校强调教学要坚持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要具备过硬的临床护理技能,要拿得了执业资格证,也干得了最普通的临床工作。微课就是按照新时期职业教育新课程的标准和教学任务的要求,以微视频作为载体,录制和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和课堂外就教学的重难点和教学环节展开的教学活动。其以视频为载体顺应新媒体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方便学生课后复习、练习的优点,在新课标改革的课堂教学中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中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技术教学现状
(一)课程紧、任务重
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要用3年时间(实际上在校学习时间只有2年,最后一年是在临床实习)完成基础课和专业课,众多的基础文化课,比如有语文、数学、外语、护理礼仪、计算机等,这些课程的学习占用了很多的时间,使学习专业课的时间远远不够,许多学生表示学习吃力,而教师也抱怨时间紧凑,授课压力大[1]。加上毕业以后到临床工作必须考取护士执业资格证这一准入门槛,使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理论知识的掌握上,而经常忽略了临床护理技术的练习,学生毕业后就不能很好地滿足医院对护士临床技术技能的要求,从而不能很快地适应临床工作,以至于要花费一年半载甚至更多的时间才能真正胜任临床的护理工作。这就要求我们中职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保证学生对基础护理操作技能的学习,以利于他们更熟练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技巧,更好地适应临床工作。
(二)学生学习基础差,缺乏学习主动性
现阶段在读中专职学生,多数为中考落榜生,其基础文化课功底较差,学习主动性不强,缺乏专业学科进取心,有些甚至讨厌学习。这些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学生单独进行课后练习缺乏针对性,往往出现越练越错、越错越练的情况。
(三)教学手段和模式单一
在我国众多的中职学校内,临床护理专业的教学模式还是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就是学生在底下听,教师在讲台上讲[2];在教学手段上也比较单一,基础技能的教学主要还是依靠老师的语言和主动示教,然而由于实验室的限制和视线角度的原因,一部分学生在教师实际操作示范时往往看不清、看不准、记不住,而且不同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接受能力存在差异,个别辅导也不能面面俱到,严重地影响了教学的效果,造成很多学生无法从实时课堂上掌握到知识重难点和操作要点。
(四)教师缺乏临床经验
中职的老师一般都欠缺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虽然在“双师型”护理教师队伍的培养中,护理专业教师每年都会有一定的时间去接触临床,学习新的临床病例及护理新技术,但对教学需求来说也是杯水车薪,中职学生迫切需要教师结合临床护理病例授课以便更好地掌握基础护理技能。
二、微课的特点:短小精悍、随时放、重反馈
时间短:视频录制的微课时间一般都是10分钟内,5~8 分钟最为常见。所占空间小:每节微课所占用的空间一般是几十兆,视频的格式多种多样,方便学生播放,可供老师和学生作为教学的辅助资源使用。内容精:微课的授课语言精练简洁,教学主题突出,可围绕教学的重难点展开。功能强悍:微课内容直击教学重难点,用视频的方式呈现操作要点,帮助学生直观准确地学习。播放便捷、可反复播放:由于所占空间较小,格式多样,学生就可以把微课的内容放到手机上,这样学生走到哪里都可以观看和学习,基本不受空间的限制和约束,也可根据自己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反复播放重难点,直到完全了解掌握。反馈及时:微课有很强的互动性,学生学习后遇到问题就能及时地把问题反馈给老师,老师就能及时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三、微课在中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中职护理教育是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临床实用型的护理人才,故而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贴近临床,掌握实用的临床护理操作技术是教学的重点
在临床护理课堂教学中,,适时插入一段5~8分钟包含微型临床病例情景教学视频的微课,例如在静脉留置针输液法这一节操作课中,教师通过引入病例,“危重产科,女,31岁,孕35周+4天,因前置胎盘伴植入收入院,病人神志清,精神良好,无腹痛,无阴道出血,入院后予产科一级护理,胎心监测bid,开通静脉通道,嘱病人自数胎动tid,完善各种检查,择期行剖宫产术”,由于产妇出现前置胎盘伴植入这一产科的急危重症,虽然目前没有大出血及胎儿窘迫的情况,但出血现象随时可能出现,随时有抢救的需要。因此,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病人开通静脉通道,应该选择哪一种方式?是普通的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还是静脉留置针?”针对这样的病人,案例中危重产科的护士在征求这位产妇同意后在产妇的周围血管中选择一条进行静脉穿侧,并留置静脉留置针,由此教师引出静脉留置针的使用优点——有利于保护血管,减少反复穿侧血管的痛苦,便于抢救病人及给药。微课中的案例是教师在临床采集拍摄的真实病例,通过拍摄剪辑来制作“静脉留置针输液”这一操作课的微课,从而达到在课堂中导入临床真实病例,创设工作情景的目的,让学生直观地体会护理操作技术在临床中对病人的作用,引出学习任务,指出教学重点,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营造出与具体教学环节生动紧密结合真实情景化的“微教学资源环境”。[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