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元认知理论指导下的中职德育课程展析

2019-11-12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付英晶 本文字数:2769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人格要高尚,学生的求知才明朗。元认知理论糅合于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中,从教师与学生两个维度反省认知,既可以鞭策中职德育课教师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又能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学生之心。中职德育课程教学用元认知策略控制教者、指导学者,从计划、监控和调节三个维度完成教学目标和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形成。
  [关    键   词]  元认知策略;核心素养;定向牵引;心思观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3-0001-03
   一、元认知理论与德育课程教学的关联性
   元认知又称超认知、后设认知,最早由20世纪70年代弗拉维尔提出,其指个体关于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过程的能力。元认知策略应用于教学,形成一种元认知体验,即施教者在施于学生教学内容前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有意识地调整自我行为,寻找正确的教学途径,在施教过程中不断总结提升自我行为,将自我状态转化为科学逻辑领悟力,进而影响受教者,让受教者流动性体验教学过程。中职德育的本质在于让学生从“书本”走向“社会”,由“校园”脱胎至“单位”。从职业生涯规划到职业道德与法律,社会经济与政治,再到哲学与人生,乃至心理健康教育,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助力中职生实现自己的“中国梦”,让创新创业型人才大量涌现,无一不依仗于元认知能力的提升。
   (一)中职德育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靠元认知能力驱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些根本问题。中职德育课教师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职德育课教师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基本立场,充分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民族团结、生态文明和海洋权益等方面的教育,培养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使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职德育课教师首先必须明确自己所处的时代背景和职业信仰,坚定信念,用高度的政治使命感净化心灵,输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国梦”,以昂扬的姿态感召学生,输出砥砺二十一世纪最强音的强节奏,弹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政治新篇章。教与学是一个自我“投资”的过程,施教者的职业素养既包括专业知识又涉及人格涵养,汲取营养丰富的科学思想知识,并将之转化成自身的认知,以此认知潜于行,实践中作为我们决策的“潜意识”和“无意识”直觉。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德育课教师承载着教书育人与人格塑造的双重任務,教学与管理并行推进,中职生的基础性来源是中考“选拔”淘汰后的就业型人才,部分中职院校的学生参加高考,继续接受高等教育,相当部分的中职生会向高职生转化,但大部分中职生会直接面向社会,教学压力得以缓解,中职生思想处于一种相对松懈的状态。此时,德育彰显其意义,既要起到约束、把控学生行为方式的作用,,又要深化党的大政方针的灌输与指引,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教化。
   “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学一线的中职德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通过声感、体感、触觉,与学生构筑超强认知磁场,讲授的过程中,不断用新思维、新思想创设情境,感化学生,统一认知,课上课下紧紧围绕“绿色、文明、开放、发展、共享”五大理念立德树人。
   (二)元认知理论正向延展、充盈学生心智
   元认知不只在由意识觉察的某一水平上运行,而是在多个水平上,并创造跨越整个心智的元表征。学生日常的行为表现,也即我们经常强调的学生是否可以“快乐学习”,所谓的“情绪幸福感”包含以下八个方面:身体管理、良好沟通、情绪平衡、反应灵活、同情心、视野、道德觉察、直觉。德育课教学过程中,总会涉及自我认知,职业规划的设置需要中职生“认识你自己”,职业能力的养成亟须德育课教师点化,中职生自我认知上,要能及时反思、反省,敢于质疑求索。心理上的悦纳、情感情绪上的把控、共情移情的产生等一系列心理学上的反应都是元表征的体现。人在中学阶段,自我意识渐强,“我”的维度由“自我意识”“自由意志”“隐私”拓展为“团结”“连续性”“具身化”“社会融入”。学生对所处环境的认知度、认可度,对原生家庭的感悟力、角色感,对社会、国家的认知水平都直接或间接地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心智是指人们对已知事物的沉淀和储存,通过生物反应而实现动因的一种能力总和。它涵盖了“哲学”对已知事物的积累和储存,结合了“生物学”的大脑信息处理,即“生物反应”,运用了为实现某种欲需(动因)而从事的“心理”活动,从而达到为实现动因结果而必须产生的智能力和潜能力。简言之,一个人的“心智”指的是他各项思维能力的总和,用以感受、观察、理解、选择、记忆、想象、假设、推理,而后根据指导其行为。人对自我价值的评估来自三个方面:社会、他人和自我。心智圆熟是至高境界,成熟的心智已然不易,中职生所处的年龄段正是“塑型期”,心智作为一项“变量”,虽然具有稳固的定性,但在具体条件的作用下,仍是可以改变或者说是提升的。情感体验是元认知体验的重要一环,教育教学三维目标中已有贯彻。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