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丽萍 本文字数:2576
[摘 要] 结合广州市××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特点,分析中华传统文化在中职德育工作中的价值,探索中职学校的德育新思路、新途径,让传统文化融入德育工作,关心学生的德行养成,通过调查和实践进行反思,提出传统文化在德育工作中的应用建议,以期不断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
[关 键 词] 传统文化;德育工作;应用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3-0164-03
一、中职学生的基本现状
中职学生普遍学习成绩一般,学习目标不明确,很多学生缺乏集体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缺乏自信,自控能力和受挫能力较差,心理困惑多,思想与言行容易脱节。
进入职场,很多中职毕业生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如过于看重薪水,眼高手低,不愿意接受企业制度的束缚,缺乏团队合作精神、敬业精神,人际关系处理不够好等。
中职学生作为各行各业基础技术技能型人才,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有非常重大的影响。而有着几千年历史、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它所主张的仁爱思想、道德自律、修身养性等个人道德修养的思想,可以帮助强化中职学生的道德素养、开阔学生的视野。中职学校充分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德育理念,把握传统文化及其在德育管理中的价值,充分利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来培养高素质的职校学生,把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作为核心任务,具有极大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二、中华传统文化在中职德育中的价值
作为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脊梁的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源远流长,其中有很多优良的文化思想被源源不断地继承和发扬下来,形成了德育中的宝贵财富。
(一)中華传统文化中的德育理念
中国古代思想家非常重视道德。孔子认为教育主要是教导学生如何进行修身养性,按照道德原则和道德要求工作,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张把道德教育摆在学校教育的首位。传统文化中的“性善论”和“和谐”思想给予我们重要的启示,教育对象是有先天道德禀赋的,德育是具有可能性的,我们可以传授知识给学生,再引导学生将道德知识内化,然后外化践行。
中职学校负有“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思想文化的重责,我们要善于从中挖掘有利于中职学生素质提升和行为习惯养成的优秀因素,如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爱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等思想,并融入学校德育工作中,以传统文化为依托,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总之,无论是历史、故事、诗歌、雕刻作品,还是优秀的精神文化,都是中国几千年历史沉淀形成的,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结晶。它为中国的孩子提供了非常好的德育素材,其教育意义是无可比拟的。
(二)中华传统文化对中职学校德育的启发
在儒家“性善论”的指引下,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培养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具有忧患意识的理想人格是德育的最高目标,这与中职学校德育目标是契合的。在德育方式上,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方式主要有“上教下化”和“个体修行”两种方式,这启示中职学校德育管理工作中要注重教育引导和学生自身修炼两方面的结合。
中国传统德育的基本内容也就是中国传统道德规范,其表现形式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形式。但归结起来集中体现为“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个人修养的最主要内容,也是最基本的行为准则。这些与中职学校学生的素质要求基本契合,中职德育工作中可以借鉴相关内容。当然,中国传统德育的内容也存在诸如过分强调礼节、等级特权、迷信盲从等问题,因此,中职学校在利用传统文化构建德育新体系的时候,要注意做到去除糟粕,批判继承。
总之,中国传统德育其内容博大精深、体系严密完备,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其中有许多优良传统,这些无疑对中职学校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具有重要启示。
(三)中职学校德育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中职学校德育需要继承传统德育中的优秀思想文化,但并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到学校中运用,而是要在原有的传统文化基础上创新,赋予其新的活力,让其“生命”继续延续下去。可见,中职德育和传统文化是密切联系的,中职德育需要传统文化的融入,同时,中职德育又是对传统文化的再次表达和进一步发展。
总之,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其中很多内容富有德育价值,可以成为德育教材来源,其教育意义是巨大的。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家经济发达、社会稳定,其国民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也很强,总体素质也很高。究其原因,这些国家都非常重视文化,注重在德育中融入传统文化,其励志、贵和、诚信等思想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这充分证明了在建设现代化国家进程中,,传统文化具有无以比拟的作用。为了把中职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就应在德育工作中融入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其在塑造国民民族精神和道德情操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其在中职德育管理中的价值作用。
三、传统文化在德育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一)传统文化在德育工作中的实践应用
广州市××职业学校从2015年开始进行德育管理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实践探索,经过改革,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主要做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成立德育管理中心,部署传统文化融入德育工作
学校重新构建德育管理系统,成立了德育管理中心,由校长、德育分管副校长、德育处、专业部长、部分班主任和德育课教师组成。校长、德育分管副校长、德育处作为管理层,统领整个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负责学校德育工作目标和计划的组织实施。专业部长、部分班主任和德育课教师作为德育管理中心成员,及时反馈德育工作开展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