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策略

2019-11-20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晁祥玲 本文字数:2495
  [摘           要]  结合多年中职数学教学的工作经验,针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出几点建议:老师转变传授者的角色,做学生热爱学习数学的促进者;营造创新思维的课堂教学氛围;技巧训练和习题的有效结合;改变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希望能为中职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贡献。
  [关    键   词]  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3-0180-02
   创新精神指的是灵活运用现有知识解决问题、提出新观点和新方法,创造发明的能力,同时具有改革的智慧和信心。中职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人们对现实世界的定量刻画以及定性掌握,通过抽象概括的方式形成理论,这就是数学学科的精髓。在数学课堂上老师应该增加数学授课趣味性,让学生参与到创新活动中。数学知识看似抽象,实际上却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日常生活中要想收集并且整理信息,都离不开数学知识。中职数学教学中除了选择符合数学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之外,还要把握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让教学的过程逐渐变成学生主动发现知识、学习知识的过程。老师的责任在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并基于现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建立数学模型,学会解释和使用,让学生既能理解数学知识,又能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建立情感态度。
   一、老师角色的转变:从知识的传授者到学习的促进者
   中职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较差,因此数学学习水平较低,如果不加以纠正,那么在恶性循环中学生会对数学学科越来越丧失兴趣。老师首先要对学生充满信心,从自身做起,树立创新教学意识,不能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机械地完成教学任务,而是要摆脱“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启发者、学习能力的培养者以及学习兴趣的促进者。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摆正自身角色,时刻谨记“创新精神”的教学目标,启发学生从各个角度和层面发现隐藏在问题中的数学信息,主动思考、大胆探索,尝试运用已经学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教学中,老师应该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以及各种生产活动息息相关,在数控和模型等专业学习中,应该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和公式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课堂氛围的营造:从严肃的课堂氛围到创新思维的课堂氛围
   站在心理学的层面,创新的过程其实就是自发地释放自我的过程,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表现还应基于学生心理健康、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之上。老师应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尽量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与想法,让学生在自由的心理环境下尽情表现。对学生的奇思妙想,甚至脱离实际的异想天开,老师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心理安全和舒适,而不是过于苛刻和严格,以免学生畏手畏脚,因为担心被批评而束缚了思维和创新精神。要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心理安全感,消除学生的内心顾虑,畅所欲言,大胆地表达想法和个人见解。中职数学教学中,很长一段时间习惯于采用讲解“标准答案”和“唯一的解题思路”的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新思维、新见解、新想法持有怀疑甚至是排斥的态度,久而久之,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老师应该总结经验,汲取教训,立足于中职学生的年龄和性格特点,营造有利于学生发挥创新思维的课堂气氛,把学生当作独立、自由的教学主体,建立彼此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理念的转变:技巧训练结合适度的习题
   应试教育下,中职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与高中生不同,中职学生没有升学压力,老师也没有太大的教学压力,往往采用讲解和演示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后,做大量的习题来巩固知识。这种数学教学方式尽管十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速度,而且能够在短时间内见效。但这种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理念的教学方法却消磨了学生这个年龄本应具有的创新能力和激情,而且还会让老师觉得课堂教学索然无味。在没有活力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必然失去学习兴趣,数学创新精神更是无从谈起。
   若想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那么技巧训练必不可少。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难度适中的练习题,解题的正确与否并不是唯一目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运用数学思维和计算方法,从解题中有所收获,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创新空间、自由表达、相互讨论的机会,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学习解题技巧,发展个性,培养创新思维,而不是机械地套用公式解题。
   习题训练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更重要的是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老师既要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也不能忽略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让二者相互促进,共同促进数学教学的协同发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运用数学甚至创造数学。在学习理论知识时,老师要致力于揭示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同时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思维,要教给学生数学思维,而不仅仅是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时,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其运用数学思维开拓解题的方式和途径,既解决了问題,又升华了数学思想。在数学的应用教学中,老师应该意识到,,相比问题的结论,启发学生的数学思想更加重要。此外,教师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提高学习质量,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十分重要。
   四、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发现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