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理实一体化教学在配送作业实务课程中的巧妙应用

2019-11-24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陈柳 本文字数:2580
  [摘           要]  首先对什么是理实一体化教学进行了阐述,其次结合现状分析了配送作业实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理实一体化教学应用于配送作业实务课程中的有效途径,希望对中职学校的配送作业实务课程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关    键   词]  理实一体化教学;配送作业实务;应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3-0228-02
   配送作业实务课程是专业必修课程,中职学校开设配送作业实务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对物流配送的基本原理与内容有所了解,并且在开展配送作业时能够在配送作业的过程熟练使用现代物流配送的相关设施、设备等。配送作业实务课程的应用面较为广泛且课程的内容涉及面也比较大。学生对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职业技能的掌握程度可以直接由配送作业实务课程的掌握水平体现出来。除此之外,物流專业教师物流职业技能教学水平的衡量也可以通过检验学生配送作业实务实训考试。但是,目前不少中职学校在配送作业实务课程的教学方面还普遍存在着缺乏实训,只重视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等,因此为了提高配送作业实务课程的教学效果,充实并优化教学内容,重新构建配送作业实务的课程教学体系,本文对理实一体化教学在配送作业实务课程中的巧妙应用进行了探究。
   一、什么是理实一体化教学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指以学生为中心、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典型的项目或者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从而实现顶岗工作和实习实训学做合一、工作岗位和能力培养对接合一以及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融通合一。
   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整体教学方案一般分为确定项目、自主学习、项目设计、项目实施以及检查评价等五个阶段。在确定项目的阶段,通常以教师为主体,并对要完成的任务进行明确。在自主学习、项目设计以及项目实施阶段通常以教师指导为辅,而学生小组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通常是以成立学习小组的方式来展开,而项目设计阶段主要是制定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实施阶段则主要是准备工具、材料与设备。在检查评价的阶段通常是运用学生自查、师生共同探讨以及教师点评的师生共同评价的形式。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以及学会沟通,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配送作业实务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缺乏实训且过于重视理论教学
   中职学校的配送作业实务课程教学缺乏系统性,实训较少,且只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配送作业实务课程所采用的教材为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配送作业实务》教材,在配送作业实务课程教师的教学日历中,108个总学时是整个配送作业实务课程的教学计划,其中实训仅仅只有30个学时,而理论学习则占了78个学时。除此之外,这30个课时的实训学时通常也只是在教学计划中有所体现,在大多数情况下实训学时由于设备与条件等因素的限制而无法开展;(2)配送作业实务课程的教师所编写的教学计划,在工作过程导向的角度来看,实训项目的设计不够完善,设计实训项目时也没有按照工作过程的先后顺序来进行,并且缺乏一定的系统性。
   (二)教师缺乏专业配送作业技能
   由于对实训性配送作业实务课程的要求较高,因此对相应的配送作业技能,配送作业实务课程的授课教师必须具备。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配送作业实务课程的授课教师由于缺乏思想认识或者培养机制不健全等各种各样的原因常常是只擅长于理论教学,,在配送作业操作的教学方面就显得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三)考核方式不合理
   中职学校目前对学生学习配送作业实务效果的考核方式也不太合理,存在一定的考核误区且考核的方式也较为单一。在配送作业实务课程的考核中,考核学生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的方式为授课教师所布置平时作业成绩总和的50%以及学生期末卷面考试成绩的50%的总结,这种考核形式未免过于单一,同时也不够准确。为了对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考查并更好地体现配送作业实务课程的性质,中职学校提倡对考试进行改革,然而部分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考出好成绩以及个人的便利,常常用开卷考试的方式来代替闭卷考试,这就违背了中职学校对考试进行改革的初衷。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应用于配送作业实务课程中的有效途径
   (一)教学活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中职学校对配送作业实务课程的理论教学活动,主张从配送作业实务课程的完整性出发,对学生进行授课时从概论开始到配送的绩效考核。中职学校对配送作业实务课程的实训教学活动则是从参观配送中心开始到送货处理实训。理论与实训教学总共102个学时,这其中实训学时为30个,理论学时则为72个。理论学时达到了总学时的71%,占据了大部分的学时。为了把中职课程的实训性与职业性更好地体现出来,重构配送作业实务课程教学体系,充实配送作业实务课程的实训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环节,中职学校需要邀请物流行业专家与物流企业配送中心的资深工作人员结合配送中心的工作过程来对配送中心的实际工作技能要求进行明确。
   在丰富教学内容方面,中职学校可以把配送中心客户服务的教学内容添加到订单处理与备货作业教学内容的前面,把退货实训的教学内容添加到送货处理实训教学内容的后面。与此同时,中职学校还应当在包装与包装技术以及流通加工理论课程之中增加相应的实训教学内容,从而在实训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一整套较为完整的配送实训,这其中涵盖客服、订单管理、盘点、包装、流通加工、退换货、送货、装卸与搬运、拣货、配货、流通加工、包装、盘点、订单管理以及客服等各方面的实训内容,且与配送中心的工作过程相一致。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