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结构优化分析

2019-12-05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吴涛 本文字数:2654
  [摘           要]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又受到师资力量的影响,因而对师资力量资源的优化配置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主要以高校人力资源的结构为介入口,分析现阶段高校人力资源在构成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进而促进我国高校人才培育工作的高效开展。
  [关    键   词]  高校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现状;结构优化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2-0110-02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高校之间的人才竞争已成为高校发展的主要问题。然而,在现阶段的高校发展过程中,普遍出现了师资力量结构不合理、高端人才缺少等各个高校共同面临
  的问题。在当前的背景下,各个高校应根据自己的校情合理地对现有的人力资源结构进行优化,并积极引进先进的教学人才,从而在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作用的基础上,,优化本校的人力资源构成结构。此外,各大高校在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中更应着眼于本校的整体情况以及未来高校的发展规划,针对性地做好相应的结构调整,从而提升高校的教学能力。
   一、我国各大高校人力资源结构构成中面临的问题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人力资源结构虽然在不断地进行合理化调整,但其中仍然有很多不合理的成分,这也进一步阻碍了高校教学能力的提升。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结构存在的问题呈现出综合性和复杂性结合的特点,而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高校人力资源日益年轻化
   受我国扩招政策的影响,各高校招生人数在不断地激增,因而对教师的需求也随之增长,进而导致整体的师资力量结构不合理。这种不合理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随着高校人数的增加,必然会导致教师的数量上涨,而在这些教师的构成中,大部分为青年教师,从而造成人力资源结构中青年教师的比例偏高的状况。(2)学历学位结构比例不合理。为了增加招聘教师的数量,很多高校降低了教师入校的门槛,从而使大部分本科学历的教师大量涌入高校,造成教师队伍中学历、学位比例不合理的状况。
   (二)高校留不住高层次人才
   高职称、高学历的双高人员是提升高校教学能力的关键性因素,但是在各大高校中存在高层次教师流失的现象。这种现象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流失的多为热门专业的教师。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一些热门行业受到了择校生的热捧,因而这些专业的教师也成为各大高校竞相争抢的对象,进而造成热门专业教师流动率高的现象。(2)中青年骨干教师的流动较为严重。有些高校并未制订符合教师自身发展的职业规划,加之教师待遇差的共同作用以及中青教师的生活压力,三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中青骨干教师的流动性较为严重。(3)存在隐形的流动危机。在各大高校中,有些教师并不是将精力放在教学上,从而形成本校整体的教学能力差、科研能力低的局面。
   (三)对师资力量存在误读
   教师不仅是学校重要的人力构成部分,还是学校的宝贵财富。然而,有些高校并未给教师提供合理的培养计划以及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进而造成人力资源在结构上存在不合理性,因而教师队伍人才无法有序流动,整个高校的教师团队犹如一潭死水。除此之外,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不能满足教师个性化的发展需要,严重阻碍教师教学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四)师资队伍的建设中教育经费明显不足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发展也要受到经济的制约。教育经费的不足是导致我国师资力量得不到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1998年开始,我国逐年增加对教育经费的投放量,但是我国投入的资金却远远满足不了實际的教师的需求量,因而教学经费的投入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有些高校积极地探索新的资金投入切口,比如通过银行贷款,有的学校还通过社会引资等方式,而这种探索方式的最终效果也并不乐观。高校的教育资源仍旧满足不了现阶段教学发展的需要,而且偿还贷款更加重了学校的负担,进一步阻碍了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
   二、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结构优化策略及分析
   高校人力资源整体结构,即在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两个重要方面应呈现金字塔形,即职称和结构的层次越高,相应教师人数应越多。高校在人力资源结构中呈现这种形状,可以发挥高校推动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从而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更为优秀的人才。而从现阶段的人力资源结构而言,我国高校还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因而需要进行相关层面的调整,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将以人为本的观念落实到人力资源的管理中
   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高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并将教师放到树立学校形象,提升学校治校能力的关键地位,还应将这种理念深入教学工作的各个层面,并为教师做好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制定良好的教师待遇,进而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教学潜能,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
   (二)制定符合高校发展的人力资源规划
   制定符合高校发展的人力资源规划的原因有以下两个:(1)人力资源结构规模的层次性。高校应充分分析本校人力资源构成,并合理地构建具有层次性的人力资源结构,从而更好地适应高校教育改革的发展,满足高校自身发展所需的师资力量需要。(2)人力资源结构的合理性。高校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建设:第一,高校的人力资源结构构成应与本校设置的相关专业相匹配,从而促进高校学科的良性发展;第二,高校应建立合理的人才资源层次结构,即保持各层次教师比例的构成达到最优化,从而促进人力资源结构构成中的后备人才梯队的稳定、良性发展。值得注意的是,高校应将以上两个方面进行巧妙的结合,从而使本校的教师可以人尽其才,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整体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