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加强青年学生奋斗精神的教育

2019-12-13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叶芳芳 本文字数:2520
  [摘           要]  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民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需要有奋斗精神的青年学生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奋斗精神的培养不仅是青年学生自身成才成长的需要,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需要。
  [关    键   词]  青年学生;奋斗精神;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2-0214-0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强调要继续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奋斗”成为高频词。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态和一往无前的精神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奋斗”作为关键词,在讲话中一共出现了26次,为新时代青年学生的成长注入了动力。
   一、发扬奋斗精神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民族。《周易》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东汉张衡在《应闲》中说道:“人生在勤,不索何获?”;明代朱熹的《警世贤文之勤奋篇》就有“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格言……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大量记载着中华儿女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典故。近代以来,来自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中华儿女为中国独立而矢志奋斗的事例,更是数不胜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70年中,中华民族通过艰苦奋斗,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上取得了丰硕成果,综合国力快速提升,特别是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所以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生成、积淀的传统精神
   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层面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我国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经济增长方式仍以粗放型为主、产业结构不合理、环境问题突出、GDP总量世界第二但人均GDP不高等问题。习总书记说“近代以后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在百折不挠的奋斗中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的伟大发展成就是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接力奋斗创造的。”我们必须继续发扬奋斗精神,推进科教文化事业发展,加快推进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实践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矢志奋斗。
   二、加强青年学生奋斗精神的教育
   习总书记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青年是新时代主要奋斗者。”加强对青年学生奋斗精神的教育,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兴衰。因此,我们应当加强对青年学生奋斗精神的教育。
   (一)要让奋斗精神成为青年内心共同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把奋斗精神与理想信念相结合,让奋斗精神成为青年学生奋斗的动力和精神追求。奋斗精神应成为青年人生中的“灯塔”,因为唯有坚持理想信念,才能在迷雾中寻找正确的人生方向,面对困难和挫折无所畏惧、勇往直前。以奋斗为精神旗帜,脚踏实地去奋斗,才是寻求幸福正确方式。将奋斗精神根植于青年的内心深处,进而外化于日常行为,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进而实现奋斗目标。
   习总书记说:“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青年应当学习席总书记的话,将奋斗精神根植于内心深处,挖掘自身的潜力,磨炼意志、不懈奋斗,在参与创造伟大时代同时,也是在创造自己的幸福人生。青年应把奋斗精神渗透于工作学习中,贯穿于生活,指导于人生,让青年能够心中有奋斗精神,脚下有踏实的
  脚印。
   (二)在思想政治课中,加强奋斗精神教育
   青年学生应当具备奋斗的精神。这是青年学生自身成才成长的需要,更是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的需要。高校开设思想政治课程,“其目的在于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应当把正确的思想理念传递给学生,将奋斗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在青年学生的社会实践中践行奋斗精神。有奋斗精神的青年,才能勇于承担起祖国建设的大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可靠
  人才。
   要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当优化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激发青年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热情,增强青年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认同感和接受程度。在思政课中“弘扬奋斗精神”,思想政治课教师可以在奋斗精神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尝试着将课堂活动多样化:如将奋斗精神视频通过视频等形式播放给学生,让学生深刻体会奋斗精神;让学生以奋斗精神的认知与实践为主题开展调研,根据调研结果撰写调研报告,在调研中遇到典型的奋斗事迹或奋斗人物,可以通过情景剧或者制作微视频进行展示,通过课堂讨论方式进行探讨学生所体会的奋斗精神。课堂活动的多样化,可以使学生从空泛的理论教学中脱离出来,更深刻地理解奋斗精神的深刻内涵,在加深对理论认知的同时引发学生自我反思,从而自觉地养成奋斗行为习惯,做到知行合一。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