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模拟与接包项目实训对学生能力提高的比对分析

2019-12-21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迟云平 宁佳英 本文字数:2564
  [摘           要]  信息系统具体运用在各行各业,就被赋予了其行业的特质和各企业的管理理念及营运模式。因此,信息系统开发人才的综合能力关系到需求方系统的稳定性、实用性与客户满意度,而信息系统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关乎系统的深度理解与运用能力及创新管理能力。比对分析数据来源于对3所本科院校信息系统开发、信息系统管理2个专业462名学生的5年跟踪。项目针对模拟与接包项目两种不同技术难度给予学生不同的压力的实训,对学生知识技能、管理技能、迁移技能三大项28个能力指标进行调研收集与统计比对,并给出建议。模拟项目开发和接包项目开发实训遵循的逻辑是ifthenelse这个刺激—反射模型,所不同之处在于形成的刺激强度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差,对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职业发展的促进是有益的。
  [关    键   词]  模拟与接包项目;实训;能力;比对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5-0105-03
   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为持续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对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信息系统(Informationsystem)是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和通信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系统,主要对信息进行输入、存储、处理、输出和控制。具体运用在各行各业时,各系统就被赋予了其行业的特质和各企业的管理理念及营运模式。因此,信息系统开发人才的综合能力关系到需求方系统的稳定性、实用性与客户满意度,而信息系统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关乎对系统的深度理解与运用能力及创新管理能力。而高校由于课时量、教师能力等诸多因素限制,目前只有部分高校开展接包项目实训。
   本项目基于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等3所本科院校信息系统开发、信息系统管理2个专业462名学生,进行了5年跟踪,跟踪时间延续到毕业2年为统计时间节点,进行3批采样获得。在462名学生中,有261人为教学目标需要完成两项训练的人员,有201人只需完成模拟项训练,为使数据有可比性,立换算公式x=,得出对比系数。
   一、跟踪与调研
   (一)知识技能
   知识技能跟踪12个统计项,主要对信息系统课程知识技能的运用掌握进行比对。结果显示,有8项能力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均能获得,不同的实训方式对学生工作量估算、部署、运行、项目实现能力方面的培养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工作量估算能力的差距很大,为0.697∶1,经进一步调研发现其主要原因为学生在不涉及合同实现时,没有形成刺激,因此,模拟训练阶段学生基本不会太关注,而接包实训由于成本核算需要进行工作量的估算,因此能够培养该能力。质量检测能力主要涉及该专业知识的延展,在接包项目实训中,学生会自觉地寻找检测软件进行学习和自主测试,以便顺利完成项目交接,该项能力对比数为0.643∶0.808。
   (二)管理技能
   管理技能共計8项,主要对自我管理、团队管理、自我行为约束这三方面进行跟踪研究与分析。结果显示,有3项能力在2种实训中均能培养。接包项目实训对学习者在自主学习规划与实施、合约执行、服务精神这3项技能方面有较大的提高,比对数据分别是0.697∶1、0∶0.789、0.381∶1。特别是服务精神与合约执行能力的提高,是作为职业人最基本的能力,而在模拟训练中无法形成强有力的刺激,促使其很好地建立这3项能力。而情绪管理主要与压力管理相关,数据显示为0.599∶0.759,形成正比,说明压力越大,情绪管理能力越强。组织沟通能力显示,无论模拟还是接包项目的实训,均能培养该项能力。
   (三)迁移技能
   迁移技能是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分析最重要的指标,主要对学生的思辨能力、社会适应力、个人发展动力进行分析与研究起到实质性提示。8项统计结果显示,有5项能力的获得差距较大,分别是创新思维0.223∶0.889;多种开发技术运用0.05∶0.885;跨领域信息收集与分析0.502∶1;合约精神培养与提高0.093∶1;职业发展思考与规划0.288∶1。大系统思维和多角度问题理解与分析能力也有较为明显的提升,组织协调与平衡2种实训手段的差距不明显,说明无论是否是真实项目,协调与平衡的能力都可通过实训获得。而8项中有7项统计数据显示,接包项目实训能使学生较好地完成知识与能力的建构,使自身拥有可迁移的能力。
   (四)岗位满意度
   对应个体能力与岗位适应度与满意度的调查,目的是进一步分析研究对象的社会适应能力。在对462名调查对象目前就业岗位的满意度调查中发现,,不满意34人(占比7.359%);一般14人(占比3.03%);满意287人(占比62.121%);很满意74人(占比16.018%);非常满意53人(占比11.472%)。
   在附加调查分项调查中,希望转岗34人,与岗位满意度统计指标中不满意34人相符合,后续进一步调查发现主要原因为职业环境,再进一步深入提问,分析发现企业价值观与个人价值观的差异为主要原因。希望薪酬提高有233人,影响的主要原因为项目组薪酬分配结构有不太合理的现象而提出的期望。希望职位提高17人,这部分主要为能够独立完成任务和有带队能力的毕业生,他们更想展示自己的能力。选择目前挺好的178人,占比38.528%。综合后三项指标对目前岗位基本满意的比例为92.641%。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