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职业学校学生厌学心理与学习能力指导研究

2019-12-26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李庆美 谷文明 李荣双 本文字数:2453
  [摘           要]  在职业学校中,学生多数是学习成绩不理想、对学习没有太大兴趣的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许多问题,并且造成技能学习的缺失。因此,职业学校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而且要从根本上研究学生的厌学心理,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够与教师的教学质量相匹配,以获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围绕“职业学校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和学习能力指导研究”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关    键   词]  职业学校;厌学心理;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5-0012-02
   作为一名多年从事职业教育的一线教师,近些年来,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厌学现象越来越严重,并且已经严重影响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困扰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职业类学校)的一大难题。因此,探讨和研究职业学校学生的厌学原因,积极找出对策和方法,对提高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实现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培养符合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合格劳动者和建设者,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中职学生厌学情绪的表现
   学生厌学的表现形式多样,而且所占学生比例越来越严重。像有的学生上课不听讲,心不在焉,身在课堂、心在外,对学习没有心思;有的热衷于网上聊天、打网络游戏,无心读书学习;还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差,考试多科不及格,文化专业课学不进去,实习操作课仍不想学、不愿做,站在实习场袖手旁观,三年下来,知识和技能没学到,却染上一些坏习惯,如讲吃穿、图享受、懒劳动。这些不良现象给学校的学风、校风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二、中职学校学生厌学的原因分析
   中职学校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有学生主观因素的影响;既有思想观念方面的因素,也有社会、家庭等条件的制约。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社会环境的变化
   荀子曰“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可见环境对事物的影响不可低估。环境能影响人,熏陶人,更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中职学生思想意识、道德水准、价值取向、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并呈多元化的趋势。好多学生的价值观扭曲,不再盲目崇拜权威和书本,更加注重自身需要和个性追求。而且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给学生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很大的负面作用。
   (二)家庭教育的失衡
   一是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家长过分溺爱,经济上从来不受一点委屈,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厌学就有了条件;二是单亲家庭子女,父母经常吵架、打架,一个在父母的争吵中长大的孩子,对社会对人生的理解会很偏激,对家庭、对社会缺乏责任感,对学习没有任何兴趣;三是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对孩子学习放任自流,不管不问。
   (三)不良媒体的诱导
   现代社会随着手机、网络等新兴媒体的诞生和流行,学生从网络媒体所获得的信息日益增多。尤其是那些“黄色网页”“网络游戏”对未成年的中职学生的危害极大,给孩子的身心造成莫大伤害,使一些学生迷恋网络,沉迷在游戏中,根本没有心思来学习,必然会产生厌学情绪。
   三、提高学生“学”的能力及教师“教”的质量
   针对目前中职学生的厌学情况,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我们应着重加强对差生的转化工作。教育家布鲁姆认为:“任何教师都可帮助所有的学生学得优秀、迅速,并充满自信。”正因为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教育能挽救和转化行为差生,所以我们做工作才一如既往,不断研究、不断创新。工作中我们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措施如下。
   (一)培养学生“学会关心”是突破行为差生转化工作的重要入口
   调查中发现相当一部分行为差生没有任何人生目标,根本不關心自己的明天和未来,所以我们认为培养行为差生“学会关心”是进行行为差生转化工作的重要突破口。“学会关心”包括关心自己和他人,关心社会和未来,关心地球上的一草一木,关心真理、知识和学习。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会关心”呢?具体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1.培养学生学会关心自己
   关心自己的身心健康和发展,,在与同学交往和实践中了解自己、控制自己、激励自己,从了解自己中得到认知和成长。一个连关心自己都做不到的人,还谈何关心他人、关心人民、关心人类的发展呢?
   2.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他人
   关心和理解他人、维系融洽的人际关系。这个“他人”从具体的家人、朋友、同学到抽象的他人,包括他人的情绪、感受、需要、发展到他人的利益。学会关心他人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基础。作为社会存在的每一个个体,我们每天都要面对不同的人,正确地处理好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使学生修炼形成良好道德的前提。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只有做到关心他人,最后才能实现服务他人,这也正是我们要达到的教育目的。
   (二)从管理角度缩小行为差生的负面影响
   培养学生“学会关心”是促使学生最终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根本,这是德治;从管理角度缩小行为差生的负面影响,这是法治。
   1.制定条例依法治校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