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永生 本文字数:2574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社会上对于人才的需求结构和性质也发生了变化,目前需要的大多是创新型、复合型、实用型人才,而以此作为培养目标的各高职院校也在教育模式上不断进行新的探索,为社会培养更有用的人才。现代学徒制是基于经济结构转型提出的,能够帮助高职院校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基于此,探讨高职教育发展现代学徒制的现状、发展方法与措施。
[关 键 词] 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发展方法;措施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5-0044-02
现代社会已经迎来经济结构转型,随之转型的是社会上对人才的需求,在21世纪初时,社会上对于人才的需求就由知识型人才转至知识技能型人才,当时,因为种种原因,我国的高级技工和技能型人才严重匮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现代制造业的发展。高职院校自开办以来,其办学宗旨便是为社会和用人单位提供技能实践型人才,基于此,现代学徒制引起教育界和高职院校的注意,众多高职院校和企业合作,制定现代学徒制的联合育人制度,培养理论知识成熟,专业技能高超,动手实践能力纯熟的高技能型人才。但因为种种客观因素制约,许多高职院没能将现代学徒制完全融入育人机制内,没能完全发挥其作用,本次研究将探讨高职教育发展现代学徒制的方法与措施[1]。
一、現代学徒制的内涵与特点
(一)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基于传统学徒制而发展起来的,是传统学徒制与现代学校教育结合的学校、企业联合育人制度,通过学校、教师、企业师傅等联合教授,培养学生的技能知识水平,是一种现代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和传统学徒制相差较大,主要是在学徒培养程序和学校培养程序方面存在差距。学徒培养程序存在四个级别,即得到精湛技术的学徒的培养、促进社会青年劳动力就业的学徒培养、民间学徒制和技创新技术的学徒培养,而民间学徒制与字义相同,基本存在于民间的微型经济体中,大多属于私人团队。学校培养程序包含三个级别,即中等职业教育、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专科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的范畴就包括学校培养程序和学徒培养程序重叠的部分。
(二)现代学徒制的特点
1.学校企业深度合作
学校企业深度合作是现代学徒制的基础和前提。将企业用人需求作为现代学徒制建立的目标,将学校企业深度合作作为现代学徒制的前提和基础,核心便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现代学徒制的基本形式为半工半读、工学结合,通过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联合传授,学校和企业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共同培养学生。现代学徒制经知识教学和职位训练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提前熟悉未来工作的相关内容,提高技能水平,同时传授理论知识内容,全面培养知识技能型人才,而学校企业合作也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与此同时,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基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社会需要及社会发展水平等,更加贴近实际,从学生的培养出发,便于培养高技能型人才。
2.学生通过自身劳动获取经济来源,减轻经济压力
现代学徒制下,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能够进行劳动,作为正式的劳动者,会获取与劳动相对应的酬劳,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学生的经济压力,特别是对家庭经济情况不太好的学生来说,能减轻不少压力。
3.体现就业为导向的培养原则
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其基本原则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学生在尚未毕业踏出学校时就能熟知企业和社会的用人需求,并根据需求培养自身能力,调整自身状态适应社会或企业,而对于企业,也能较方便地对看中的学生细心栽培,以作为重点资源使用。
4.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现代学徒制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体,学生能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直接应用到实践中,而且不用坐在课堂上接受较枯燥的理论学习,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并在实践活动中能够获得更直观、详细的问题指导,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2-4]。
二、高职教育发展现代学徒制的问题
(一)教育模式没有更改
基于种种客观原因,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还是将理论教育与课堂教育放在首位,忽视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导致现代学徒制发展不够纯粹。许多高职院校虽然大力推进学校企业合作、工学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并与企业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合作开设课程或定岗实习等,但一切都由学校主导,学校占据主体地位,学生到企业接触不到太深的东西,也无法全面学习企业和市场知识,培养技能方面也无法尽力,这样导致培养出的人才质量不高,无法完全适应市场需求。
(二)课程体系缺乏弹性
现代学徒制的课程体系设置应当充分参考合作企业的意见和建议,使毕业生同时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纯熟的实践能力。但现实的现代学徒制实践过程中,企业处于被动地位,并未占有和学校同等的话语权,课程体系设置也基本使用以学校为主的旧模式,即使有些企业参与到课程体系设置中来,也只是在原有的课程体系中增添部分手工操作课程,与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和要求严重不符,由此下去,会导致企业对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热情大大下降,直至不参与配合。
(三)教师数量不足,队伍结构不合理
目前国内的大部分高职院校还是使用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模式,即教师“一对多”式教授学生,这种教学模式在大多数教育模式中都可行,但要实行现代学徒制,就要增加教师数量,并要增加“双师型”教师,调整教师队伍结构,增添管理、监督、评估工作的专业人员[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