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村民自治视野下山西中部农村政治社会化的现状分析

2019-12-29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王晶 本文字数:2776
  [摘           要]  结合汾阳市A镇的实际情况分析我国现阶段村民自治视野下山西中部农村政治社会化现状,主要表现为:农民的政治认知水平有较大提高,但认知深度不足还存在一些问题;农民具有较正确的政治态度,但政治参与态度消极;政治情感趋于理性化,但政治情感冷漠。
  [關    键   词]  村民自治;农村政治社会化;现状
  [中图分类号]  F325.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5-0054-02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中部农村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对汾阳市A镇的调查发现,山西中部农民的政治认知、政治态度和法制观念等都有了长足进步,农民的思想意识有了很大进步,但仍存在认知不足、主体意识缺乏等问题。“政治社会化是人们把自己所属的社会团体对社会的观念和信仰融合到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模式中的过程,是社会上一代向下一代传递其政治文化的方式。”农村政治社会化是本文关注村民自治视野下山西中部农村现状的核心理论视角。
   一、样本的选择与统计
   山西省位于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东翼,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建设好山西的农村地区,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的个案处于汾阳、文水、平遥三县的交界处,该镇辖有19个行政村,现有户数11050户,人口41226人,镇域面积79平方公里。为确保调查样本的有效性与代表性,在确立调查样本时,笔者在综合考虑经济、政治和文化底蕴三个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将A镇的19个村以高、中、低三个层次进行划分。
   第一个层次是A镇镇政府所在地J村。该村有1万多人,历史上一直是这一带的商贸中心,商业较发达。现在J村的工业小区为汾阳市“一大四小”工业园区之一,小区规划分为食品区和化工区。该村富裕与困难户分别占10%左右,每户都有村民在当地企业上班或自主经营,形成了一代“亦工亦农”“离土不离乡”的新农民。第二个层次是唐兴庄、仁岩村等8个村。这些村的规模居中,人口规模在几千人,村里的基本社会功能设施较齐全,村民收入来源靠农业与在附近村庄打工为主,人均收入约5000元。第三个层次就是大会头等10个村。这些村人口少,占地面积相对较小,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之一,部分村民外出打工,个别村已出现空心化,这些村中村民购买日常用品常常还需去外村,适龄儿童也需要去就近的村里就读。A镇具有山西中部农村较为典型的人口、经济形态的特征,适合作为本文的个案研究对象。
   笔者对A镇的19个行政村进行了多次问卷调查和实地采访。调查主要采用的是两种调查方法,即问卷调查和入户深度访谈。笔者在当地与村民一起生活,填写问卷时在现场进行监督和解释,被调查者以不记名方式填写调查内容。以期局部对象代表整个地区这样做可能有其局限性,但根据前辈的经验,通过对局部地区的详细研究进而推断整体的现实面貌也不失为一种科学的方法。
   二、村民自治视野下山西中部农村政治社会化的现状
   通过对汾阳市A镇的实地调查发现:在山西中部广大农村,村民自治经过多年的推进,农民对基层组织政策的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总体是认可的,村民自治在提高农民的政治认知度和参与意识上有了一定的成就,广大农民的参与热情明显提高,农民与以前相比有较高的积极性去参与新农村建设,促进了村民自治的发展。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该地农村政治社会化的现状还有些问题,笔者结合实地调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分析。
   马克思也曾强调:“人即使不能像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样,天生是政治动物,无论如何也天生是社会动物。”但“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并不是说人要处于一定政治生活中。其实人生下来并没有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人们要在生活的过程中认识、适应、参与社会生活,而这个整个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会化过程。这个过程涉及人们认识和参与政治生活、获得政治属性,也就是政治社会化过程。
   (一)农民的政治认知水平有较大提高,但认知深度不足
   政治认知是指社会成员个体对政治生活中的各种人物、事件、活动等方面的知觉、理解、判断、比较、评价,是社会成员内化政治文化的基础。农民的政治认知水平主要是指农民对政治事务的了解程度。
   村民自治实施以来,农民的政治认知有了长足进步。问卷调查中,对常识性问题的回答,比如回答“村委会干部任期是几年”的问题正确回答达79.6%。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与政治知识获取的渠道有很大关系。(调查中,对“你主要通过哪种方式获取政治信息”的状况显示如下。)
   由此可见,农民获取政治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尤其是大众传媒的政治影响与日俱增,与农村传统社会的农民政治社会化的途径相比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使政治认知呈现出一些前所未有的进步。
   但不可否认的是,农民的政治认知仍然不足,还存在一些问题。农民还缺乏成熟的政治认知,他们只对表面的、具体的政治现象和政治问题了解相对较多,而对政治认知的深度不够,,这就导致农民在对政治现象的评价和判断过程中难免产生偏激的认识。比如在A镇访谈中,问到村民自治这种制度有哪些缺点与不足,应该怎样改进时,绝大多数农民都认为这是政府的事情。
   (二)农民具有较正确的政治态度,但政治参与态度消极
   农民的政治态度主要是指农民对当代农村社会的经济形势,对国家的各项政策、法规及对其措施的理解、认同、情绪和行为的取向。现代农民法制意识普遍增强,因而有较正确的政治态度。农民的法制意识是衡量农村政治发展水平标志之一。随着农民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加之我国普法宣传教育,农民的法治意识得到了较大提高。根据调查,约66%的农民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比较了解。农民都赞同公开透明的政治规则,并把是否违法放在自己处事原则的首要位置。在现代化的法治国家,农民、对政治体系的规则有一定的了解并认可其权威性,从而使政治体系获得一定的合法性。农民比较尊重政治体系的权威,愿意遵守其制定的法律,当地农民法制意识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有助于农民形成较正确的政治态度。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