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玉珍 蔡清 本文字数:2466
[摘 要]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应用型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势在必行。PAD教学模式对人才实践能力及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为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的建设提供了有效途径。在对PAD教学模式概述及PAD教学模式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的契合性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从明确课程定位、确定课程开发主体、突出能力培养、改进教学模式、完善课程评价体系、规范教学管理等方面对基于PAD教学模式的应用型课程建设路径进行探讨,最后对基于PAD教学模式的应用型课程教学成效进行展望。
[关 键 词] PAD教学模式;应用型课程;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8-0058-02
2014年6月22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更多地培养应用型人才、技术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学生能力培养提出了综合性的要求。传统教学已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一、PAD教学模式概述
PAD教学模式是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该模式在形式上被清晰地分离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三个过程,它将一部分课堂时间用于教师讲授,一部分用于学生讨论。该教学模式强调在讲授和讨论之间引入一个心理学的内化环节,让学生吸收讲授内容之后,有备而来地参与讨论。因此,PAD教学模式又称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PAD教学模式自推广以来,以其原创性、本土性、科学性、灵活性、可操作性等特点被各阶段、各学科教学所认可。
二、PAD教学模式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的契合性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人才培养,应以塑造人、培养人为终极培养目标,强调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PAD教学模式通过对内化吸收过程的强调,实现了讲授法和讨论法两大范式的整合,同时实现了其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的契合。讲授是为了基于独立思考的内化,而内化的成果通过社会化学习在讨论中得到展示、交流和完善,既保證了知识体系传递的效率,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在内化吸收阶段,它通过学生对教师所列问题的解决,,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讨论阶段,它既鼓励学生将内化的知识进行输出,大家共同探讨,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合作能力与沟通能力。PAD教学模式对人才实践能力及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使它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不谋而合,这也为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的建设提供了有效途径。
三、基于PAD教学模式的应用型课程建设路径
(一)明确课程定位,精心组织课程内容
课程定位是一切教学活动开展的前提与指示灯。应用型课程应立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为导向进行课程设计。PAD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将一部分课堂时间用于学生讨论,这势必会导致教师讲授时间的缩短。因此,基于PAD教学模式的应用型课堂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可实现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其改革必须进一步优化,重构课程内容与体系,丰富、扩充案例素材,做到理论与案例相得益彰。
(二)确定课程开发主体,加强师资梯队建设,推进教学改革
PAD教学模式及应用型课程建设均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在现阶段,实践能力的欠缺是大部分专业教师的共性问题。因此,基于PAD教学模式的应用型课程建设应建立以企业实践专家、专业教师团队为主的课程开发主体,完善教师构成,制定教师培养计划,加大教师继续教育和培养力度,提升教师教学水平。课程团队紧密围绕基于PAD教学模式的应用型课程建设推进教学改革,保障应用型课程建设的顺利推进,保障教学水平的大幅提高。
(三)突出能力培养,强化实践教学改革
PAD教学模式不仅为传统的讲授式课堂教学提供了新方法,也为实践教学开辟了新思路。经教学实践检验,PAD教学模式适用于实践教学环节。因此,应用型课程建设应积极进行PAD教学模式下的实践教学改革,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探索基于PAD教学模式的实践教学课程内容的设置与开展;改革实践教学评价机制,突出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围绕课程开展校企合作;促进学生参与科研,并在科研参与中提升实践应用能力。
1.构建目标为导向的课堂教学
目标管理使学生的行为有了明确的方向,是教师实施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基于PAD教学模式的应用型课程建设应从成长目标、课程目标及课业目标三个层级构建教学目标体系。
2.加强课程内容开放性,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PAD教学模式强调建立开放性的课程内容体系,强调教学内容既不拘泥于教材,也不局限于教师的知识视野,而是将理论与实践、基础与新知、课堂与社会结合起来。对教学内容做出恰当合理的布局和设计。基于PAD教学模式的应用型课程建设,注重加强课程内容的开放性,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使学生在开放性课程内容的学习中有更多探索、内化、思考的空间,从而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