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鸿颜 本文字数:2743
[摘 要] 在教育体系中,音乐教育被认为是儿童艺术细胞启蒙的发源地,占幼儿教育的很大比重。音乐教育不仅是课本教育,它有很强的艺术性、开放性和创造性,是幼儿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但是,现在音乐教学的学前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制约着新课改的发展。
[关 键 词] 中职学前教育;音乐教学法;思考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8-0066-02
专业的音乐教学对幼儿的脑力发展、艺术培养都有很强的启发作用,同时对学生课上的吸引力也是很大的。鉴于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学前教育刻不容缓。
一、中等职业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一)传统的教育方法
教育方法的滞后不仅仅存在于学前教育上,这个问题是教育行业的通病。由于之前教育系统不完善、教育者素质低,导致我国教学方法一直无法跟上课改的步伐。对学前教育来说,新颖的教育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幼儿教育更加注重的是课上的设计、教育的流程以及老师的感染力,这对幼儿的思维提高,甚至于以后的身心发展都会起到或多或少的作用。目前来说,我国学前教育的专业人员尚比较缺乏,教育方法偏向照本宣科,没有创造力,无法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对现阶段的老师而言,一方面应当在课余时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创新教育方式,提高课业能力,构建完善的音乐教育体系;另一方面,对课程设计,应当学会因材施教,根据面对学生的素质不同,从而更改教学流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未认识到音乐素养的重要性
音乐素养指的是关于音乐的知识能力和其他能力的总称,主要涵盖音乐的理论知识、鉴赏能力、表演能力等。如果一位学生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这不仅仅能够提高儿童音乐能力,同时对儿童的身心成长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所以,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学前音乐教育中,作为知识传授者的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不仅重视学生音乐知识素养的培养,同时也要重视学生音乐方面其他素养的培养。但是,从教学的实际情况上说,由于我们的教育大环境和教育理念的原因,学校和老师仍旧更加重视音乐的专业知识,也就是音乐的呼吸、发声、演唱、表演等,将大部分时间都放在如何表现音乐作品、如何流畅的弹奏钢琴作品、如何更好地运用指法等,这些一定程度上会阻碍音乐教学改革的步伐。
(三)形式大于实际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老师普遍面临更加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轻实践教育的问题,这是应试教育的弊端。这会导致学生在毕业后理论知识的基础比较扎实和牢靠,但是综合实践能力较为薄弱。虽然理论知识牢靠在学生学习和在校阶段是对学生比较有益的,但是当学生走向社会的时候,就會导致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弱,生活经验不足等情况,从而阻碍学生在社会道路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如何推进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
(一)重视教学方式变化,让学生充分掌握
教学方式的变化是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改革的目标和基础。只有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对教育方式进行变化才能够算真正取得了教育改革的成功。大家都知道,在音乐教育中,儿童是一个零基础的人群,要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那么老师在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时候,更应该掌握全新的、充满吸引力的教育方式,了解幼儿的内心活动,从幼儿的需求出发来组织音乐教学活动和教育。
比如说,音乐教育中有情境教学,这是一个适合幼儿教育的方法。这是通过加强幼儿的口语模仿能力,从而提高幼儿的听觉能力发展。作为老师,要在教育过程中了解幼儿的身心情况,探索新型教育方式,结合音乐的节奏和旋律,鼓励孩子通过身体和语言来感受音乐,不仅协调了孩子的身体运动能力,同时也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理解音乐,懂得音乐,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音乐存在的意义。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通过游戏互动的方式进行教学。比如说,在教育活动过程中,老师可以在课上进行一些例如击鼓传花、音乐接龙等生动的音乐游戏,结合教程内容和教育目标开展活动,既发挥了游戏在音乐中的作用,寓教于乐,同时也提高了孩子的学习能力,增加学习的吸引力。
中等职业学校的音乐学前教育的方式与模式其实是有很多的,老师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各种方式和媒介进行学习和运用,对一些有益于学生的方法进行摸索,从而丰富学生的课上课下生活。比如,老师可以在课前拓宽学生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在学生的吸引力上做文章,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同时,老师可以在拥有丰富的经验之后,找到自己独特的方式方法,运用到教学当中。比如说,,老师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互联网平台寻找一些优秀案例和优秀教案,也可以通过邀请其他幼儿园老师进行现场教学和指导,不仅丰富学生教学内容,同时也提高自身教学素质,可以让学生体验到不同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模式,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灵活调整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对于中职音乐学前教学的学生来说,都是一些尚未发育和成长的幼儿,良好的音乐素养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和素质教育。因此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当灵活地调整教学导向和教学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这主要体现在基础音乐理论教育和音乐美学两个方面。
一方面,充实学生的基本乐理知识。中等职业学前教育的基本音乐理论涵盖知识、节奏、关键签名和常用音乐术语。比如说,乐谱是基于符号、声调、节拍组成的,因为对于教科书上的儿童歌曲来说,这几乎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掌握四、八、十六音符以及八、四、二和完整的音符;完全理解2/4,3/4,4/4节拍的含义,并掌握重复出现的几种节奏模式;了解C大调、F大调、G大调等常用调;熟悉常见的音乐术语,如p(弱),mp(中弱),f(强),mf(中等强)。针对音乐背景知识,包括音乐作品创作时期作曲家的名称、音乐时代特征等知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后面也会简析歌曲,这是介绍歌曲创作的背景,老师应该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