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中职幼师专业学生讲故事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0-01-19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蒋婷汝 本文字数:2723
  [摘           要]  讲故事是幼儿教师的基本功,也是幼师资格证考试面试内容之一。对幼师专业学生来说,必须要加强讲故事技能的学习与训练,以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从中职幼师生讲故事的突出问题着手,结合教学实际,提出解决对策,以便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幼师培养质量。
  [关    键   词]  中职幼师;讲故事;幼儿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8-0076-02
   在新时代背景下,学前教育被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幼儿教师的培养质量更加受到关注。幼儿故事讲述是幼儿教师的基本功之一,学校教育必须加强对在校幼师学生这方面技能的训练,以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
   笔者结合教学实际,从目前中职幼师生讲故事的问题着手,分析得出解决对策,进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一、中职幼师专业学生讲故事的突出问题
   (一)不会选择故事
   首先很多学生有畏难情绪,会选择篇幅短、内容少、容易记的故事,至于趣味性、思想性就很少考虑了;其次,不会结合自己的语音语貌和性格特点来选择故事;最后,学生的学习主要以书本和作品选读为主,他们的阅读量比较少,主动阅读的习惯也比较差,所以,可选择的故事范围很窄,对新颖有趣的故事就更少接触了!学生不会选择故事是讲好故事的第一个障碍。
   (二)难以理解细节
   中职学生的语文水平普遍较低,特别是阅读水平较差,这直接影响着讲故事的质量。在阅读和理解故事时,很多学生不能抓住要点,不能深入领会角色和情感,囫囵吞枣,望文生义。比如《雪孩子》中,,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化成了水,水又变成了水蒸气慢慢升到天空中去,变成一朵白云。此处的情感温馨感人,对幼儿关于“死亡”的感受进行了美化,雪孩子助人为乐的精神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学生没有理解好这一细节,在讲述作品时平淡冷漠,没有传达出该有的情感。
   (三)羞于表达情感
   我们的学生在学幼师专业之前,很少有机会站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普遍比较自卑,缺乏自信心。同时,处于青春期的他们不太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有自己的小心思和小个性,比较害羞。再加上对专业认识不够深入,对幼儿缺乏了解,在讲故事时,经常会出现神情紧张、面红耳赤、手足无措、没有情感投入、脑袋一片空白等状况,从而导致声音小、故事内容断断续续、像小和尚念经一样、提前设计好的动作忘记做等问题,影响故事讲演的效果。
   二、中职幼师专业学生讲故事的解决对策
   针对以上三个突出问题,笔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尝试“对症下药”,针对性地给予指导,想方设法改变学生学习状态,提高学生表演性讲故事的水平和能力。
   (一)会选择
   讲好故事的前提是要选择合适的故事。对我们的学生而言,什么是合适的故事呢?
   首先,考虑篇幅的长短。太短不能体现讲述者的实力与水平;太长容易产生视听疲劳,而且幼儿意注意的集中时间较短。我们要求学生单独讲述故事的时间一般控制在五分钟左右。
   其次,考虑讲述的对象。幼儿是故事最忠实的听众。《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目标清晰地提出要让幼儿“喜欢听故事,看图书”,幼儿喜欢听什么故事就是我们选择的方向。经典的故事百听不厌,新颖的故事也能让幼儿耳目一新。这些故事的情感积极向上、情节生动有趣、角色典型活泼、语言浅显易懂。
   再者,考虑自身的特点。同一个作品由不同的人来讲,效果可能是天壤之别。比如《两只笨狗熊》,性格鲜明,大黑和小黑要演得“笨笨的”,狐狸大婶要演得“狡猾奸诈”。有些学生“以声传情”特别到位,将三个形象演绎得惟妙惟肖,听了还想再听。而有些学生语言表现力较差,动作也放不开,故事情趣完全没有表现出来。故事长短适中、幼儿也喜欢,但关键还是要自己能讲得出来。所以,选择故事要因人而异,一定要适合自己,能扬长避短。
   (二)能理解
   理解好内容是讲好故事的基础。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来加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1.理解要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幼儿故事特别是童话故事,虽然加入了作者丰富夸张的想象,但这种想象根植于现实,与生活紧密相关。如《猪太太生宝宝》故事中,猪先生和猪太太总是围绕肚子里的宝宝像谁而吵来吵去、猪先生开着汽车去医院看望猪太太,小猪娃娃睡在护士小姐推来的小车子上,他们的猪宝宝有三只小黑猪、四只小白猪,还有五只小花猪……所有的情节让我们仿佛就置身在现实的孕产环境中。
   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故事,幼师专业学生首先要学会观察生活,善于倾听大自然中的风声、雨声、水流声和社会中的汽笛声、喇叭声以及人的哭声、笑声、叹息声,各种动物的鸣叫声等,善于揣摩什么样的情感对应什么样的表情、动作,时时处处做个有心人,这样才能更好地将故事的情景“还原”到现实生活中,更容易让幼儿接受。比如要能理解“小熊真的太困了,它打了一个大大的哈欠”,就可联系日常生活中我们自己太困是种什么样的感觉,可能会伴有打哈欠、揉眼睛、伸懒腰等动作,这样的模仿才更生动而有感染力。
   2.理解要与角色性格紧密联系
   每一个幼儿故事都有十分生动典型的形象或角色,要有感情地讲好故事,必然要理解好各个角色。我们一定要紧扣这些角色,细致地分析它们的性格特点和表现方式,小羊的温顺、狐狸的狡猾、老虎的凶猛、猴子的机灵、小熊的呆傻等都是类型化的性格,在很多童话作品中都可以找到它们的身影。如狐狸在《没有牙齿的大老虎》《两只笨狗熊》《狐狸和乌鸦》等作品中體现的都是“狡猾奸诈”。学生如果能找到角色塑造的特点,并能举一反三,那么在理解和表现众多角色时就能更到位。只有讲故事的人透彻、正确地理解整个故事,使自己的感情和故事的角色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才能在讲故事时把这种真挚而强烈的情感传递给幼儿并感染幼儿。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