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强 何宝明 柴瑞 本文字数:2824
[摘 要] 运用SWOT分析法对现代学徒制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等内外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为例,对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SWOT分析,并根据实际提出SO、ST、WO、WT的优化路径,提出现代学徒制在教学过程中的发展对策与建议,以促进现代学徒制在职业教育中的开展与实施。
[关 键 词] 现代学徒制;SWOT分析法;建筑室内设计;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1-0036-03
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都在探索解决人才培养模式和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矛盾,英国采用工学交替,德国采用双元制,我国正在试点推行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是企业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特点是以师带徒培养学生的技能,尤其是在理论与实践教学过程中都无法学到的“内在的”技能[1][2]。由于现代学徒制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多种现实适用性和技术优势,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教学局限性和挑战。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对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综合分析。SWOT分析法是20世纪中后期由管理学家韦里克教授率先提出的,是管理学中常用的一种诊断分析方法,这种方法是对研究对象从S(Strengths)、W(Weaknesses)、O(Opportunities)、T(Threats)四个维度进行综合分析,将所有的内部因素(S+W)集中在一起,再用外部因素(O+T)进行评价,从而更加直观地得出相应结论。
一、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方案创建
本文以某职业院校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为例,该校作为我国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试点专业,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等重要文件精神,制订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按照任务书的计划,深入探索产教融合、工学交替的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各项关键工作的实施,通过深入企业调研,探索形成“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的四位一体化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机制。实施“5—3—5”人才培养模式:即5个任务要求(以真实工作场所为课堂、以实际工作项目为载体、以企业师傅为教学主体、以社会评论为考核依据、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宗旨)、3段式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即营销岗、设计岗、施工监理岗)、构建双主体作用下的5个校企合作机制(即共同建设、共同评价、共享资源、共同研发、共同管理);实现学生学徒培养的“5个一体化”(即人才培养一体化、质量监控一体化、校企管理一体化、师资构成一体化、招生招工一体化)。实现由初级助理设计师—中级助理设计师—高级助理设计师三段式岗位人才培养体系。下面就“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SWOT综合分析。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SWOT分析
(一)S:优势分析
自古以来,我国技艺的传承多以言传身授为主,教学过程即生产过程,充分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师徒技艺传承。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对从业人员的艺术素养和操作技能均有较高要求,艺术素养与操作技能在学徒制过程中的培养效果更为理想,因此该专业是较为适合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专业之一。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可以全程参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校内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完成,充分体现产教融合[3]。学生在上学阶段可以提前完成就业,上学期间即可以领取一定工资。我国职业院校数量多,据统计,2006年我国高职院校1359所,全日制在校生11597853人。首批现代学徒制学生36228人,现代学徒制学生仅占总学生数的0.3%,因此现代学徒制具有巨大的空间。现代学徒制是国际公认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英国、德国、瑞士等发达国家得到推广,在德国91%的大型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英国预计到2020年再增加300万现代学徒工的目标[4]。2015年1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从国家层面给予现代学徒制充分的肯定与支持。
(二)W:劣势分析
在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企业的育人積极性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企业执行人员不够重视,大多企业以营利为目的,缺乏人才培养能力,更没有职业教育意识。致使学生进入企业后无法接受有效学习,而且大多数学生已习惯被动学习,缺乏主动向师傅学习的能力,对学徒制存在抵触心理,想回学校学习。而且学生失去了体验校园生活的机会,家长对现代学徒制的认同度不高,希望子女在学校读书,不希望去企业工作。高职生源数量、质量均不高。在多家企业制定统一的教学标准和考核标准比较困难。
(三)O:机会分析
“现代学徒制”真正实现了招生即招工、入学即上岗、毕业即就业、用人即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建筑室内设计的专业特点通过典型工作任务过程进行分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通过组织学校、企业、行业参与的课程教学团队,对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具备的专业能力进行综合分析,根据需要掌握基本知识,选取课程内容,依据学生的基本情况选取合理的教学内容,制定岗位能力标准、课程标准、考核标准。以任务为驱动、以项目为载体实施教学,构建“教、学、做”一体化课程体系,校企共建项目化教材。完成了建筑室内设计全部课程标准制定。
按照职业能力成长规律、职业道德、职业标准、安全规范、企业文化、学习能力、工作能力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制定适用本专业的现代学徒制运行模式,实现1.5+1+0.5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在单独招生过程中实现校企双方招生招工一体化,,学生入校后1/2的时间在企业接受培训,1/2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第一学年主要在学院学习职业基础教育课程;第二年1/2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剩余1/2的时间去企业进行设计师岗位技能学习,实现初级设计师助理—中级设计师助理—高级设计师助理三段式岗位人才培养体系;第三年去企业进行实际操作。在企业学习时,企业设计师与学校教师共同培养学生,以企业实际项目为学习载体,教师进行职业教育理念引导,以企业设计师技能培养为重点,实现边工作实践边学习,使学生切实掌握专业实习岗位所需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