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红柳 刘莲顺 本文字数:2742
[摘 要] 根据2019年6月颁布的《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文件要求,现行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要进行系统修订。针对高职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在调研了吉林省开设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10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开设情况的基础上,借鉴省外兄弟院校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课程开设特色,结合教职成〔2019〕13号文件的要求,提出高职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的若干建议。
[关 键 词] 汽车营销与服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144-02
高职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系原来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主要面向汽车4S店培养汽车销售顾问和售后服务顾问,延伸岗位为二手车交易、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配件管理、汽车精品销售、客服专员、市场宣传、汽车金融等。本专业学生在校可考取汽车驾照、汽车维修工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二手车鉴定评估师等职业类证书。专升本考试可考取汽车服务工程、车辆工程、交通运输等本科专业。
吉林省多所高职院校开设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笔者分别对具有典型代表性的10所高职院校进行调研,分别是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辽源职业技术学院、延边职业技术学院、松原职业技术学院、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吉林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和吉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借鉴省外兄弟院校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课程开设特色,结合教职成〔2019〕13号文件的要求,提出高职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的若干建议。
一、改革公共课,为课程优化调整创造条件
(一)课程设置
当前,高职院校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存在较为普遍的问题是公共课开设门数多、时间过于集中,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开设往往又有先后的逻辑关系,造成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安排受限。调研中,省内多所高职院校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教研室主任表示希望能够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缩减公共基础课的课时,以便更科学合理地安排专业课程。
按照教职成〔2019〕13号文件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数学、外语、创新创业教育等课程可以列为限定选修课,这样可以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安排创造条件。因此,笔者认为,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课程设置首先要将教育部要求的公共基础必修课开设外,对传统的公共基础必修课要进行限选改革。
(二)教法改革
教职成〔2019〕13号文提出推进教法改革、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融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笔者建议针对按照教职成〔2019〕13号文要求列为公共基础必修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军事课、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的部分教学环节建设成在线课程或网络课堂,允许学习利用课外时间灵活自修,以丰富学生的课外学习生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单项技能课和实训课的课程安排提供条件。
二、构建能力本位论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
(一)三年制高职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工学交替的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调研结果,省内高职汽车营销与服務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2.5+0.5”或“2+1”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先在校内集中学完所有课程,然后去企业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在校学习期间,学生通常在模拟汽车4S店的车间式校内实训室完成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模拟汽车4S店的车间式校内实训室通常设置整车销售接待区、精品展示区、维修接待区、客户休息区、洽谈区、保险理赔区,配备各岗位办公座椅、工位指示牌、整车、品牌文化墙、车型资料架等,模仿汽车4S店的现场布局,在教学中针对不同课程设计虚拟的业务项目,达到仿真教学的目的。
然而,根据毕业生以及用人单位的反馈,在汽车职业教育领域采用校内仿真教学并不能完全实现与企业用人需求无缝对接,企业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入职后的二次培训,毕业生也反映在汽车4S店工作中感觉到自身的能力和经验不足。为提高汽车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水平,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某学期学生所学专业课程,在学期末设置2~4周左右的企业轮岗实习,,让学生在对应的岗位上利用真实的职业环境强化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应用。例如,在学完汽车营销课程后,可以设置在汽车4S店跟岗实习,提高学生汽车营销职业能力;在学完二手车鉴定与评估课程后,可以设置在汽车4S店二手车置换部、二手车市场、二手车公司的实习环节,提高学生二手车交易业务能力。也可以借鉴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的人才培养制度,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推进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与中国职业教育相结合,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高职“3+2”学制的中高职衔接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吉林省教育厅《开展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吉教职成字〔2014〕5号),吉林省开始实践中高职衔接贯通人才培养,形式有高职“2+3”模式、中高职五年一贯制模式。因为我省目前以高职“3+2”模式为主,本文只分析研究高职“3+2”学制的中高职衔接模式。吉林省“3+2”学制的中高职衔接办学已经开展多年,目前存在的典型问题是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不合理。因为中职学校汽车营销专业的岗位面向和高职近似,课程开设也相近,造成人才培养课程对接有困难。调研中,省内某高职院校反映,对口合作中职学校的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所开设专业课程,从汽车文化、汽车概论、汽车营销等专业基础课,到汽车营销策划、汽车保险理赔、二手车鉴定与评估等专业课程,中职所开设课程覆盖了高职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90%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虽然近年来通过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问题的相关研究,对省内高职“3+2”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调整,但是因为跨校的管理问题,缺少系统的设计和落地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