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文 熊英 陈馥珺 本文字数:2518
[摘 要] 新课标改革给普通高中的历史教学带来了新挑战,也对地方高校历史师范生提出了新要求,但目前历史师范生的教学技能不能较好地适应新课标的改革。所以作为历史师范生必须深入学习“新课标”的新思想,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参加师范教学技能类型竞赛、创新教育实习模式等方法,培养他们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师范教学技能,强化自身核心竞争力,为将来步入教师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关 键 词] 新课标;核心素养;历史师范生;教学技能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270-02
2003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2003版《课程标准》)正式颁布,指导了之后数十年高中阶段的课程改革和学科教学,为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2003版《课程标准》的不足开始显现,需要得到改进,因此,新一轮的课程标准修订开始启动。2018年1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版《课程标准》)正式出版发行,新一轮课程标准改革即将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展开。这一变革不仅会给普通高中阶段的教学带来巨大的变化,同时也给地方高校师范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带来深刻的影响。下面我将以湖南文理学院历史学师范专业学生为例,探讨新课标背景下地方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问题。
一、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淺析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学科大会的贺信中指出:“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这一结论是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检验所得出的。由此可见,,历史学科也越来越被重视,因此,无论是在新一轮的高考改革中,还是在此次新课程标准改革中,历史学科的变化都非常显著。
(一)课程性质与理念的深化
2003版《课程标准》中高中历史课程性质表述为:“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1]。说明此前课程标准较为注重历史的教育功能。而2017版《课程标准》中对课程性质表述改为:“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大趋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2]。可以看出,新课标在注重历史学科教育功能的同时,也注重历史学的学科特性。同时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高中历史课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为目标”[2]。这些变化说明2017版《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理念上有了进一步发展与深化。
(二)课程类型与结构的变化
为了使高中历史课程与初中历史的通史课程有所区分,在2003版《课程标准》中,历史课程分为必修与选修两大类型,必修课将中外历史划分成为“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大模块,选修课分别介绍六个专题。这样有利于突出知识重难点,但这样编排使历史知识条块分割,不利于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因此,2017版《课程标准》将课程结构改为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大类型,必修模块为《中外历史纲要》,以通史的形式呈现,原来专题史的部分内容编写在选择性必修模块中,选修则为《史学入门》与《史料研读》。新教材的结构克服了原本专题教材的不足,将通史教材与专题教材相结合,也更凸出了历史的学科特性。这样既方便中学学生学习中学历史知识,也便于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二、新课标对地方高校历史学师范生的新要求
(一)要求历史学师范生专业基础知识过硬
新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改革将高中历史所学习的时间跨度延长,在原来使用的教材中,中国史是从夏朝开始,世界史是从古希腊古罗马开始;而在新版的通史教材中,中国史和世界史的内容都从远古文明、原始社会开始。这使高中阶段需要学习的历史知识更繁杂,对历史教师的时空观念、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更高。其次,中学历史教学不再是简单地注重历史知识的学习,而是全面学习,更好地培养中学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2]。因此历史学师范生需要具备更扎实的史学理论功底以及过硬的历史学基础知识。
(二)要求历史学师范生加强教学技能培养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对中外历史知识进行梳理整合,引领学生系统学习;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创设历史情境,对历史问题有针对性地集体讨论、理解分析。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师讲授的单一授课模式,也突破了之前中学历史教学中简单的师生互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学习积极性提高。但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我们有更强的教学技能,这样才能较好地完成新课标下的中学历史教学任务。
三、地方高校历史学师范生的现状
(一)历史基础知识不牢
在步入大学生活后,大学生暂时失去了明确的目标,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失去自我,放松了在大学阶段的学习;他们在高中阶段学习的历史课程侧重于历史知识的专题史教材,这与大学阶段的通史教学和历史学科理论教学存在脱节;再加上地方高校
在课程设置上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如大学阶段的前两年,湖南文理学院历史学专业课程设置专业课课时占比不到50%,这样设置不利于历史师范生学好专业基础知识。因此,地方高校历史师范生存在历史基础知识不牢固、时空观念不强、知识面狭窄,对历史学科的理论知识掌握不足、历史学核心素养欠缺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