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分析

2020-03-06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贺菲 本文字数:2592
  [摘           要]  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是教育的應有功能。在幼儿园课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够丰富幼儿园课程资源,提升办园品质,更能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实现文化化人的教育使命。将传统文化融入主题课程、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加强环境创设是幼儿园践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可行路径。通过统筹策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持续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积极促成传统文化教育合力,能够为幼儿园深入推进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保障。
  [关    键   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幼儿园课程;实施方式;保障条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295-03
   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方向。在文化强国的战略导向下,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是教育界的共识。2017年《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应“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1]。幼儿园在推进自身课程体系建构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积极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做好相应的配套建设。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必要性
   课程是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基础,是促成师生互动的主要媒介。幼儿园的课程建设直接影响幼儿的发展状况,体现着幼儿园的内涵发展及品牌建设能力。将中华幼儿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园深化课程改革、促进幼儿发展、实现教育文化传承功能的必然选择。
   (一)丰富幼儿园课程资源,提升办园品质的必然要求
   办园品质的提升需要以课程的改进和研发为助力。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独特标识,是任何学校提炼和丰富其课程内容的重要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历了五千年历史,通过反复筛选和沉淀,形成了非常独特的文化内容,,需要通过教育得到传承和发展。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实际生活不断积累和凝结,自身具备一定生活气息和内涵,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能够满足并大大丰富幼儿的实际生活体验。
   从世界的角度看,中华传统文化是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文化形式,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各领域都有其自身特点。其中,诸如民间体育游戏、儿歌、神话,甚至戏剧、服饰、艺术等各具特色的内容,若能被积极融入幼儿园课程之中,将使幼儿园教育课程内容更加丰富,课程体系更加完善[2]。从中华文化内部看,中华文化在历史发展中还形成了明显的区域特征,如人们所熟知的滇黔文化、齐鲁文化、巴蜀文化、晋楚文化、吴越文化等,不同区域诸都有各自的生活习惯、文化习俗与性格特征。这些体现区域特点的文化内容应该引起幼儿园的积极关注,它们是从小培养幼儿乡土意识、生成家乡情怀的最好素材。
   (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实现文化化人的教育使命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幼儿园面向幼儿进行的是启蒙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开端。“启蒙教育体系之灵魂在于传承精神血脉,建立文化自信。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和神韵等成为植根幼儿内心深处的精神血脉和文化素养,激发幼儿内心深处最早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应是启蒙教育即人生发展关键期教育的灵魂所在[3]。”
   为此,幼儿园应以理解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为基点,在实践中不断从传统文化中提炼符合幼儿发展需要和发展特征的内容,不仅重视诸如刺绣、曲艺、水墨画、民间游戏等传统体艺资源的研发,更要重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融入启蒙教育之中,以唤醒、激发、熏陶和浸润等方式,让幼儿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和行为规范,在感知、体验和操作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从起点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等重大问题”[4]。这是幼儿园在启蒙教育阶段应该承担的教育使命,也是其充分发挥文化化人功能,建构具有中国底蕴启蒙教育体系的必然选择。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可行性
   以现有的相关研究与实践为基础,结合幼儿的一日生活和常见的教育教学活动形式,幼儿园可以通过开展专门的主题教学活动,融入日常的五大领域和区域活动,渗透幼儿园环境创设等途径,积极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一)开展专门的主题教学活动
   主题教学通常是围绕中心话题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其优势在于打破学科(或领域)的界限,使教师有机会以幼儿的已有经验为出发点,围绕一个主题系统动态地建构和生成相应的知识内容;而相同主题可结合幼儿发展的特点和阶段任务,在小、中、大班不同的学段上体现层次性和连续性的关系。同时,主题教学还具有开放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在同一主题下,教师可以结合本班幼儿的兴趣特点等,灵活拓展相关的“子主题”或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推进同一主题活动的落实,即通过多样化主题内容和实施方法的选择,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此外,主题教学还具有整合多种教育资源的优势,可以充分利用家长、社区乃至社会等相关资源,支持主题教学活动的实践。
   作为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开展专门的主题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专门”是指幼儿园既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主题,其中涵盖衣、食、住、行传统民俗或琴、棋、书、画传统雅艺等多项内容,也可基于幼儿园自身特色发展需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某一项内容作为主题,进行系统研发。比如,以目前幼儿园普遍重视的“礼仪教育”为例,其子主题可包括交往礼仪、就餐礼仪、仪表仪态礼仪等,而每个子主题的内容又因为幼儿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