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佟磊 本文字数:2771
[摘 要] 医学生参与到临床实践中,是实现理念与实践两者结合的重要阶段,在整个医学教学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承前启后的作用价值。而为了最大限度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保证临床带教的科学性与针对性十分关键。结合骨科临床实习特点,针对现阶段骨科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寻提高骨科实习带教质量的方法。
[关 键 词] 骨科;实习;带教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306-02
临床实习带教工作的开展,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同时一直被认为是学生成为医生角色的第一堂“临床课”。临床实习作为医学教育中的基础组成部分,在巩固和提升医学生专业水平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骨科作为常见科室,其实习内容繁多,同时具有突出的专业性和复杂性特征,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临床带教工作的开展难度。本文结合实际,谈一谈骨科实习带教体会。
一、骨科临床带教特点分析
(一)种类多,专业性强
种类多与专业性强是骨科临床实习的两大基本特征,同时临床实习教学内容本身相对抽象,往往需要学生通过三维立体的方式去理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单一使用刻板知识讲解方式,让学生熟悉和掌握骨科理念知识,带有一定的强制性[1]。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依靠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虽然对骨科专业知识有所了解,但是难以深入挖掘和探究相关知识的含义,无法做到真正熟悉骨科。这种情况下,在临床实习带教工作中,要学会灵活转变教学思维,改变以往学生单一的听讲与记录模式,提高对图、文、实物几者联合教学的重视,从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骨科疾病。
(二)新理论、新技术更新快
在现代医学研究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在很大程度上使医学教学中相关理念知识与治疗技术更新速度不断加快,骨科也同样存在这一问题。对此,容易引起实习生出现困惑心理。针对这一情况,为了保证临床教学效果,要求在实习带教过程中注重对新知识的引入。与此同时,考虑到骨科临床操作较为复杂,同时涉及多种临床检查,比如脊柱患者的体格检查、关节腔穿刺以及各个部位的石膏固定术等。所以,需要注意检查操作与临床体检内容的有效结合,尽可能减少对CT、核磁共振成像的过度依赖,提高对体格检查重要性的认识。
二、提高骨科实习带教质量的方法
(一)强化骨科实习生的岗前培训
每年接受的骨科临床实习医学生数量均较多,作为从学校进入社会的第一步,大部分学生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畏惧、紧张乃至迷茫的心理。对此,如何消除这些负面心理,对保证临床带教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提升教学效率,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为了使学生快速适应骨科实习生活,可以通过强化骨科实习生的岗前培训这一方式来实现。通过岗前培训这一方式,消除实习生的负面情绪,引导实习生快速熟悉医院环境,帮助其建立临床实践学习的信心。这一过程中,针对小部分无法自主调节心理或者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的实习生,要求带教老师加强交流,给予鼓励与关怀,耐心解答实习生提出的疑问。
骨科实习生的岗前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医院与科室的基本概况;(2)骨科的现状及其发展;(3)实习生工作制度与安排;(4)实习计划细则及相关实习要求等。通过培训,促使实习生在短时间内熟悉医院的基本环境,明确岗位职责,从而为下一阶段的学习与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加大基本功培训力度
骨科带教工作中,其重点在于强化骨科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促进实习生病例撰写能力的提高以及确保实习生临床操作能力可以达到要求。而上述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加大基本功培训力度这一方式来实现。掌握扎实的基本功,是确保实习生成为一名合格骨科医师的重要前提。从现阶段骨科临床带教实际情况分析,可以发现常规教学模式下理论知识部分的教学,大多以大班教学方式来完成,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理论知识水平的提高,是众多带教老师关注的重点。为了保证临床带教工作的有效性,要求教师在展开重点知识剖析的过程中,注重与实际病例的结合。同时,将其作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对病例展开讨论,或者教师在完成内容讲解之后再结合类似的病例,引导学生分析病例中的病因、临床表现以及诊断。这样,通过将骨科理论知识与具体病例相结合进行分析,可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便于掌握。
以病历书写为例,学会完成病例的书写是成为合格医生的基础条件之一,由于病历本身具有一定的法律效用,所以在病历书写教学过程中,应该切实强调书写的规范性与专业性。从某种程度上讲,病历书写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医院的管理水平、服务质量乃至医师的专业水准。在现阶段医患关系处于较为紧张的大环境下,规范的病历书写可以作为医生实现自我保护和进行法律维权的重要手段。与其他科室相比,骨科疾病患者大多涉及保险、工伤或交通事故等,因此对病历书写的要求更高。这种情况下,要求带教教师针对病历书写的标准规范、特殊要求和常见错误等内容,做出详细的解释与说明,从而使实习生可以对病历书写有全面的认识[2]。
(三)注重医患关系处理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关于医疗纠纷的问题屡屡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使医患关系被迫处于相对紧张的境地之中。医患两者直接矛盾的持续加剧,对社会的稳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正因为如此,如何提升实习生的医患关系处理能力,成为临床带教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从目前来看,虽然医患关系尚未被划分到临床教学项目以及考核范围内,但是如何处理医患关系是实习生在日常工作中不可避免与遇到的问题,通常情况下,这里提到的医患关系,不仅仅局限于普通的医患关系层面,同时还涉及患者对实习生群体的不信任甚至是抵触心理所诱发的医患矛盾。比如:实习生在诊疗过程中往往会因为身份关系,而受到患者的不理解、不信任,在遭到患者拒绝之后,容易出现负面情绪,影响正常的工作与学习。此外,实习生与患者两者之间的关系,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因此,如何正确处理医患关系,也是临床带教的一项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