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肖英 俞茹云 胡瑶 本文字数:2615
[摘 要] 随着健康管理产业快速发展,国内多所院校开设健康管理专业,各校专业建设方同不同。就初中起点五年制高职健康管理专业的建设情况进行探讨,旨在推动本学历层次健康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关 键 词] 五年制高职;健康管理;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6-0134-02
健康管理是根据不同人群对健康的需求,对个体或群体健康进行全面检测与监测、分析与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1]。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群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日益增加,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随之健康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也在日益增大。
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支持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健康服务业相关学科专业,引导有关高校合理确定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规模,规范并加快培养健康管理师等从业人员”。2016年至今,我国高校掀起了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热潮。截至2017年7月,已有24所本科院校开办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2-3],分别有53所、28所和57所高职院校开办健康管理专业、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逐渐涵盖健康管理的不同领域。根据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大健康行业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策略研究报告》,健康产业作为中国经济的新亮点,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我校是一所以医药教育为背景的百年老校,自2016年起开设健康管理专业,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进行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我校健康管理专业的建设旨在立足本土经济,服务区域发展,辐射江苏,为江苏及周边区域健康产业发展培养人才。本文结合专业建设团队的思考与研究,对初中起点五年制高职健康管理专业的建设进行探讨。
一、人才培养定位方面
初中起点五年制高职与高中起点三年制高职院校在生源年龄与文化背景上不同,因此人才培养定位上需与高中起点的高职有一定区别。台湾地区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探索较早,1998年就已开始。健康管理相关专业涵盖健康管理学系、健康事业管理系、运动休闲健康系/健康休闲系和高龄健康管理系/银发族健康管理学系等。从台湾健康管理相关专业名称上可见其培养方向与定位[2]。
文献研究显示[3-5]:台湾高校健康管理人才培养强调医学人文关怀与全球视野;要求人培养的人才具备人文关怀、沟通和团队合作等基础素质,拥有健康产业(机构)管理、健康促进的理论和实践的能力。课程体系方面,核心课程均包括管理类课程、营销类课程、医学类课程、公共卫生类课程,并各校结合自身历史、办学宗旨、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规划而有所差异。
国内高校在人才培养定位上也有较大不同: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培养从事职业环境检测与治理、健康评估、咨询指导、职业安全管理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人才;杭州师范大学较注重中医治未病方向;广东药科大学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倾向服务于健康管理公司;山东体育学院侧重运动健康方向;上海健康医学院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定位于健康保险;广东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健康管理专业培养食品药品企业、健康管理公司文员、销售;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健康管理专业培养方向是销售与智慧健康。各校健康管理专业建设均依托区域经济的发展并结合本校的优势,并根据社会的发展、学校的战略目标而定位。
我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年龄在15~16岁,该年龄段的青少年,在生理上、心理上、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这些生源特点也是初中起高职教育与高等教育间巨大差别的根源所在。我校健康管理专业建设立足于江苏经济特点,服务江苏健康管理产业,培养致力于在医疗服务机构、社區卫生服务中心、健康体检中心等机构从事健康监测、分析、评估、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健康指导和健康危险因素干预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强调产业发展需要及健康管理知识、技能在个体与群体层面运用,培养应用型人才。
二、课程设置方面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按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教学要求,兼顾知识的科学内在联系而组成的各门教学科目系统,反映专业的客观发展规律与特点。在建立课程体系时不得不考虑生源情况。
结合我校生源特点,该年龄段学生心智逐渐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出现辩证思维;社会高级情感有了深刻发展;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在课程体系设计与人才培养方案中,需要注意与高等教育课程有所区别,本专业教学内容需要有医学知识,但在课程布局及课程标准上要与临床医学、护理学、康复医学不同,不是简单的护理与康复的相加。我校健康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依据健康管理师职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结合生源特点,既有医学基础、临床医学、卫生保健课程也有管理类、营销、保险类课程。在后期专业课教学中,与企业共建,企业课程与校内课程合理对接切入,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
健康管理专业教材建设较为滞后,健康风险评估、健康评价技术、健康管理技术与实训等课程的教材几乎没有。就现有的教材而言,欠缺在于教材编写不规范,教材内容缺乏系统性与完整性,无法适应健康管理产业的迅速发展。目前本科类教材已有部分出版,高职高专类教材更是很少,适合初中起点五年一贯制培养的教材更是寥寥无几。教材建设的滞后难以保证健康管理专业建设与教学的进行,基于此情况,我校进行本专业校本教材的研究,由校内专业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组成编写团队,,编写符合我校实际的教材,并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