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迪 本文字数:2640
[摘 要] SPOC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逐渐成为后MOOC时代教育者关注的热点。针对目前学生思辨能力普遍缺失的情况,以高职综合英语教学为例,探讨基于SPOC,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思辨能力的教学模式,并通过教学实践对教学效果进行初步验证。教学实践证明,此种模式有助于学生思辨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的提升。
[关 键 词] SPOC;思辨能力;教学模式;高职英语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6-0200-02
一、思辨能力概述
思辨能力(Critical Thinking)这一术语最早由美国教育学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提出,我国学者将其译为 “批判性思维能力”。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就较为重视对思辨能力的培养。思辨能力是对事物的理性、反思性思考,是实践能力的基础,创新精神的源泉。在国内,1988年黄源深教授提出“思辨缺席症”一词,认为其主要表现为缺乏分析、判断、综合、推理、思考和辨析的能力。11年后,黄源深教授撰文再谈“思辨缺席”,,认为这一问题依然困扰着今天的外语师生。根据“症状”,可以诊断目前高校学生普遍患有“思辨缺席症”。思辨能力的缺失与现行的教育体制、课程设置,外语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方法等都有密切联系。国内学者对外语教学中思辨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的课程教学,目前对高职高专学生思辨缺席的教学改革模式鲜有深入的探索和实践。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和输送“高级技能型应用人才”,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因此,探索和实践提高思辨能力的教育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新型的教学模式实践,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未来工作能力的提升。
二、在综合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当前的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师依然占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课堂内容偏重书本教学和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内容,缺乏主动思考的动机和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公共英语学习目标仍然以通过等级考试为主,对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提升缺少实际教学中的重视。本次研究主要以此现状为切入点,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辩析问题,通过改革中的教学实践引发学生高频度的讨论和思考,在新的学习方式中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技能。
本文对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主要围绕综合英语课程展开,以文秋芳教授的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为理论框架。构建适合本校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的培养模式,尝试从认知上和情感上两方面相辅相成,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提高。
(一)教学模式的改变
罗尔夫·霍夫曼(Rolf Hoffmann)把SPOC定义为“Classroom+MOOC”,也就是在线课程与面对面实体课堂融合的混合式教学。相对于大规模的在线课程即慕课(MOOC),SPOC教学模式相对MOOC来说,优势在于学生人数少、教师更容易介入学生的学习过程、更方便统计学生的出勤和洞悉学生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课程完成率、增强师生互动、完善评价体系。
以提高学生思辨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必然不同于传统的以教師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课程内容的听说模块中设置开放性问题,给学生创造多角度讨论的环境,使教师有可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与学生充分交流答疑和讨论。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有效评价,并有可能实现在课堂上对某些关键点,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主动要求部分学生进行一些特殊的思考,也即是“因材施教”的方式,这样的教学模式才有可能对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有所贡献。因此,本次教学实践采取了线上线下结合的SPOC混合教学模式,以期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所改革和提升。借助本校的在线课程平台的综合英语课程,课前给学生上传学习目标和有用的知识点,学生在课前观看课程视频,了解课程内容,自学并加以思考、记录疑问,在课堂上对线上所学内容进行消化。教师引导学生采取讨论,封闭式问答,开放式问答方式,合理增加话题的口说展示,教师充当指导和答疑的角色。在答疑和讨论的过程中,锻炼学生思考问题、阐述和辩论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改变
思辨能力的本质是对所知内容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不同于以往的教师讲授—学生记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更正并总结的“满堂灌”方法,教师应创造更加有效的输出方式。先鼓励学生通过线上视频观看保证知识输入量,然后在线下课堂帮助学生能够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表达个人观点,并且能发展到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述,表达不同于他人的看法,从而深化学习的内容,拓展思考的范围。例如,在教授以housing为主题的单元内容时,听说的板块中,学生已在课前观看了关于住房方面语言知识的视频。在课堂上,教师逐步对课本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首先提问关于大学生住校、租房的具体情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提问“你现在住本校宿舍还是在外租房?”“如果在实习期间你会如何选择?若租房居住你会考虑哪些具体问题?”由于问题和学生切身相关,较容易引发学生自主思考,加以讨论,教师鼓励学生表达观点,逐条罗列。不轻易评判学生的观点,并给出适当的正面评价。然后,给学生并布置小组任务:“你认为大学生应选择住在本校宿舍还是在外租房?住在宿舍(在外租房)的优势和劣势?请列出具体理由。”请小组讨论并分正反两方代表分别从两个角度阐述小组讨论的观点。通过这样的思考和讨论过程,学生的语言技能得到锻炼,思维能力也逐渐提升,逐步能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观点,有理有据地分析问题。教师能够达到启发学生思考问题,鼓励学生表述观点,增强学生的参与度,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