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健 本文字数:2466
[摘 要] 合作学习模式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该模式在中职英语教学课堂中的应用促进了师生、生生之间互动合作关系的形成,培养了学生的平等意识和合作竞争意识,推动了中职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提高。同时,这一教学模式在中职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也更好地契合了中职教育的教育性质,为用人单位提供了更好的劳动资源,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轻松胜任岗位需求。因此,推进合作教学模式与中职英语阅读课堂深度融合是中职英语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关 键 词] 中职英语;阅读教学;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6-0186-02
中职教育是现代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默默承担着为社会发展输送高素质的职业技术型人才的任务。随着信息化、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英语综合素养已经成为当代人的必备素养,而阅读又是中职英语教学中的重点部分,长期都占据着中职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半壁江山,故优化中职英语阅读教学模式,不仅是提升中职英语阅读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在接下来的文本写作中,我将结合中职英语教学实际,浅析中职英语阅读教学问题以及合作学习模式在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的意义与方法。
一、中职英语阅读与合作学习
(一)中职英语阅读教学问题
中职学生知识基础差、思考探究能力不强,在探究英语知识之时紧张拘谨、心不在焉、敷衍了事,很少主动发言。再加上中职英语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喜欢以单向的课堂讲授推进文本解读活动,学生的知识练习和应用的环境匮乏,沟通表达和知识应用能力不强,英语综合素养有待提升。同时,灌输式的英语阅读教学方式也压制中职学生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凝聚能力等基本职业素养的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匮乏,这对其今后的工作和就业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二)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意义及问题
自合作学习模式引入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以来,我依照不同的话题和课题,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创设情境的方式推进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以及小组训练过程中感受到了自然流畅的英语,培养了英语语感,丰富了自身的词汇量,发展了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此外,合作学习模式的推广,在增强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同时,也发展了中职学生的对外沟通与协调能力,促进了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形成,让学生在情境模拟中加深自身的职业理念,增强了自身的职业使命感,这为其今后步入就业岗位提供了莫大的帮助。
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其在中职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由于中职英语教师对合作学习模式的理解不够深入,在组织合作学习课堂之时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合作学习模式对学生英语学习和综合素养提升的促进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其主要表现大致如下。
在小组构建之时,教师重视英语学习小组的构建,却忽视了各个学习小组之间水平的均衡,小组水平参差不齐;在小组学习中,教师喜欢组织小组讨论活动,却没有对讨论探究内容进行进一步挖掘和对小组纪律把控,小组合作效率低下;在小组评价之时,教师的主观性、概括性强,不能全面反映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无法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因此,要想充分发挥合作学习模式对中职学生的促进作用,我们就必须继续探究合作学习模式与中职英语阅读教学的深度融合方式,构建更加完善的合作学习课堂。
二、推进合作教学模式与中职英语阅读课堂深度融合的策略
那么在中职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该如何解决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助力中职学生的促进作用呢?我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为以下五点。
(一)科学建组,优化成员组合
构建学习小组是实施小组合作教学的第一步,学习小组构建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参与小组合作的积极性,,影响着差生是否会被边缘化,影响着“有小组,无合作”现象是否会出现。因此,要想不让小组合作效果大打折扣,我们就必须在中职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科学建组,走好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一步。
例如:在中职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我根据本班人数實际和对小组合作效果的研究确定了四人一组的建组方法,并将班上的尖子生、基础生、学困生按照1∶2∶1的比例进行划分,并结合自己对学生性格、学习特点、英语基本能力等的了解,按照同比例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平均分配到每个学习小组之中。这样一来,既保证了每个学习小组的英语水平相当,也促进了组内学生的优势互动,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英语思维。
但是,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不会一成不变。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实施过程中,我还制定了小组流动制度,每次阅读教学活动结束之后,我都会对各学习小组的成员融合情况和发展情况进行实时记录。然后,在每个月的月末对记录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并根据分析结果调整或重新划分学习小组,以减少小组内部矛盾,实现无差别教学。
这一建组方式,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配原则,促进了小组成员之间的优劣互补,发挥了小组合作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