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饶素良 本文字数:2696
[摘 要] 思想贫困是高职院校贫困生最大的贫困,高职院校负有落实中央精准扶贫文件精神不可推卸的责任,其中之一就是帮助高职院校贫困生思想脱贫,使之成为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实现“造血式”扶贫,从根本上阻断贫困。
[关 键 词] 高职贫困生;思想精准引导;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9-0024-02
当前,我国正处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战略阶段,国家精准扶贫各项工作也进入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时期。而思想贫困则是高职院校贫困生最大的贫困,高职院校负有落实中央精准扶贫文件精神不可推卸的责任,其中之一就是帮助高职院校贫困生进行思想脱贫,使之成为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实现“造血式”扶贫,从根本上阻断贫困。教育工作者如何对高职院校贫困学生进行思想精准引导,是近两年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关键任务和课题。
一、高职贫困生思想现状
高职院校70%的生源来源于农村。2018年暑假期间,作者奔赴湖南省的多个贫困村进行扶贫实地调研,并对湖南省10所高职院校200名贫困生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问卷调查,深入了解高职贫困生目前存在的主要思想问题及成因,具体表现如下。
(一)信心缺失,敏感多疑
受经济落后、教育资源匮乏、留守时间长等因素影响,高职贫困学生思想贫困表现之一为自卑、敏感、心思细腻。在随机调研的贫困学生中,有44%的贫困生就读大学之前的原生地经济落后,43%的学生就读大学之前的原生地教育资源过于匮乏,41.5%的学生就读大学前与爷爷奶奶生活,与父母见面少、沟通少,一般缺少父爱母爱。所以,当他们走出大山,来到城市求学时,他们会表现为不愿多说话、不敢说话、畏首畏尾、敏感多疑。
(二)信息闭塞、能力欠缺
受地域偏僻、教育滞后等因素影响,高职贫困学生思想贫困表现之二为自我封闭、信息缺乏、动手能力差。在随机调查中,90%贫困生就读大学前居住在偏僻地区,无网络、无电视信号,无法通过更多方式了解外面的世界;因教育资源的分配问题,落后偏远地区一般教育滞后,教师上课讲的知识点都可能把握不准;因教师水平较低和偏僻地域的原因,导致该地区学生在进入大学前的学习阶段,信息相对闭塞,对互联网、微信等信息技术比较陌生,也不敢用自己的乡音跟别人交流。当这些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就会感到矮人一等,甚至存在语言障碍。
(三)高职院校容易忽视贫困生的思想扶贫
在调研的10所高校中,更多的高校把扶贫工作重点放在精准助学上,每所高校都做到了对贫困生的经济上的扶贫把关,也建立了心理咨询室,但是系统地从思想上去帮助贫困生思想脱贫还不到位。
二、高职贫困生思想精准引导对策
扶贫要扶智,扶智就扶心。高职贫困生思想精准扶贫工作要在教授高职贫困生专业技能知识的同时,主要还要帮助贫困生转变思想,从根本上认识到只有自己才是改变命运的主角,充分认识到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为此,作为高职院校,就要找准高职院校贫困生思想精准引导对策与良方,提高高职贫困生综合素质,提升他们自我持续发展能力。
(一)多方联动,全员参与,建立高职院校贫困生思想精准扶贫引导的有效保障机制
1.高职院校领导层要把握好精准扶贫政策,达成统一认识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习总书记多次深入贫困地區召开专门会议指导精准扶贫,在“两不愁、三保障”上切实解决贫困问题。涉及高职院校的扶贫政策主要有:“以扶贫部门认定的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人口和民政部门认定的低保家庭人口(含特困人员)为重点,精确对准全日制在校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落实教育多元扶持和资助。”这主要从经济上资助贫困学生顺利度过学业期。但贫困学生是高职院校的特殊学生群体,除了需要经济的援助,更重要的是他们希望有归属感,渴望得到教师与同学的关心。高职院校要以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为依托,制定适合学院的与贫困学生思想扶贫挂钩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和奖励政策,从领导层进行顶层设计,重视贫困生的思想扶贫,及时关注贫困生的思想动态。
2.高职院校学管部门要实际履行贫困生思想精准扶贫
高职院校学管部门是贫困生的直接管理部门。学管部门一是要从学生入校开始即对学生进行摸底建卡,通过心理测试了解每位学生的思想,分类贫困生思想动态,建立针对性强的思想扶贫措施;二是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的作用,,通过谈心谈话深入了解贫困生的思想动态。如何做好贫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高职院校辅导员的一个重要任务。高职院校辅导员要以爱心、耐心、责任心与贫困生推心置腹,保持沟通的通畅,能获得贫困生的充分信任,能及时把握贫困生的思想困境;通过班级主题实践活动,加强对贫困生的教育和引导,做到有的放矢,思想精准扶贫的实效性更强。
3.思政教师要努力做到触及贫困学生心灵深处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嘱托广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由此思政教师要切实担负起贫困学生“三观”的养成,思政教师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让贫困生心灵上有触动、思想上有感悟、情感上有共鸣、行动中有体现,激励其抛开思想包袱、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定人生的奋斗目标、合理地规划大学生涯,勇敢地渡过困难,实现人生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