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人才需求结构相对先前有了较大变化,导致传统教学模式培养质量出现了一些问题。而在当前普遍采用的校企联动教学模式中,使用模块化教学测量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基于模块化教学及校企联动,开展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主要有:建立现代化人才课程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配置;实践能力考核为本位,优化考核体系;加大校企联动下“双师型”队伍建设力度。
[关 键 词] 模块化教学;校企联动;课堂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9-0004-02
校企联动式课堂教学模式下模块化教学是指高职院校从社会或企业需求出发,针对某特定领域或特定需求而形成的不同教学模块。通过校企联动下不同教学模式的实施,将高职院校教育内容与理念提升到与社会、与企业需求相一致的高度上,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与企业需求的人才。
一、基于模块化教学的校企联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优势
在校企联动下,高职院校开展模块式教学遵循的是“按需施教、学用一致”的原则,通俗来讲就是干什么学什么,对传统教学模式下系统培训模式存在的不足实现有效弥补。国内外一些高职院校已经开始实施校企联动下社会、院校、企业、教师及学生为一体的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将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企业实际需求、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教师发展、学生培养与就业等有效融合到一起,实现了教学、社会、学校、企业及学生的“互利共赢”。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在校企联动模式下开展模块化教学,较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实施的是模块化教学模式,因此,各个教学模块之间应当做好对应的衔接工作,特别是对于部分教学模块有着紧密联系但不属于同一个学院开展的模块,应当增强这两个模块教学之间的合作,强化这些模块之间的协同创新性,有效解决其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利益分配、合作行为等风险。在具体实施时,可选择使用叶贝丝网络分析方法,对于这个模块化教学形成的网络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可能出现的模块教学联系性较差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避免,从而在校企联动下模块化教学化教学中,形成协同创新运作机制,确保校企联动式模块化教学的高效开展。同时,在对各个模块进行划分时,可选择使用大数据技术对内容进行更为科学的分析,确保所划分模块的合理性。
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劣势
(一)教学效率较低
多数高职院校专业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可分为实习与理论两个部分,虽然设置目的是为了强化学生的理论基础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但从效果来看,两者并不能做到较好接轨,特别是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各自为政的情况普遍存在。理论课程根据教学大纲安排教学,而实践教学部门根据自身情况安排技能操作实践。两者分段实施,实习指导教师与理论教师相互脱节、各负其责,导致学生自主发展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欠缺严重,致使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较难实现有机融合,实训教材与理论教材内在联系得不到较好协调,特别是在教学内容的统筹安排方面合理性较差,对教学效率提升带来了严重影响。
(二)人才培养质量较差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对于专业理论课程的安排较为分散,表现出较为突出的时间跨度大的问题,很多本应当连续的教学课程被安排在不同学期,导致学生学习这些重要知识时呈现出分散、断续的特征,与这些重要课程相匹配的实习教学也不得不分段实施,相互之间缺乏有效衔接。在这样的培养模式下,学生非常容易出现对重要知识理解不透彻、对知识整体认识不清楚的情况,导致学生学习较难深入其中,知识与技术更新时间周期非常长,对于当前社会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
(三)不利于构建“双师型”队伍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往往是理论知识先行实训课程再进行,专业理论课程在教学时,较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较为忽视,很多教师表现出对理论教学较为重视、对实践教学较为轻视的情况,不利于培养既能高质量指导学生开展实践学习,又可以高质量讲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双师型”教师。
(四)不能有效实现校企合作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多数学校教学模式较为封闭,不具有市场意识或者开放意识,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不能实现有效对接,特别是在高职院校设置的专业与企业发展需求之间有一定差距,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与行业、企业标准相脱离的情况,与企业发展与改革工作也不能较好切合;高职院校这种各自为政的教学方式与教育资源的配置,导致很多高职院校出现了资源重复投资,技术严重滞后,不利于在全社会内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带来物质资源、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
三、基于模块化教学的校企联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具体实施的
策略
(一)建立现代化人才课程教学体系
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是校企联动下模块化教学高效开展的基础。在具体实施时,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将企业对高职院校学生岗位能力需求作为出发点,按照某项技能或某项能力设置专业课程的教学思路,特别是对专业课程进行全面有机整合,形成校企联动下的教学模块。对于设定的各个模块均应当设置专业带头人、企业专家分析师及实训指导教师等,根据项目任务种类、数量等将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与分类,然后从已经确定的任务与项目进行针对性选择,整合出每个任务、每个项目学生应当掌握的技能点与知识点,对职业岗位工作应当掌握的工作与知识进行明确,从而实现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实践与理论相统一,从而有效克服传统教学模式下“专业学生专业特色较为匮乏、职业特色较为缺乏”的弊端。